欢迎光临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网站!

关注南平“两会”!聚焦民盟“好声音”!
日期:2023-01-10 15:14 来源:民盟南平市委会

  1月3日至6日,南平市六届人大二次、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胜利召开。来自南平民盟的2位人大代表和12位政协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围绕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地,共同谋划新时代新南平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贡献民盟力量。 

  ▲盟内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合影

  “两会”期间,民盟市委会共向大会提交了20件集体提案。其中《搭建智治平台,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关于下“竹”功夫,撬动千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2份提案入选市政协大会发言。 

  盟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关于打造南平茶文化与朱子文化国际研学旅行示范区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十七届省运会后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的建议》等个人建议、提案30余件。 

  大会发言摘登

  搭建智治平台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姜贵梅委员代表民盟界发言 

  我市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智治创新,实现了市域社会治理管理层级提升和治理重心下沉、干部作风提升和群众投诉下降、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和社会运行成本下降的新局面,但在搭建智治平台上还存在管理协调统筹不力、数据资源共享不足、平台功能应用不够等短板问题。为此建议:

  将市域社会治理置于党委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整体谋划,成立智能化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统筹指导协调参与各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数字发展中心统筹项目建设中网络和云计算、大数据、公共服务支撑等资源整合。推进基层中心治理联动,规范各级综治中心建设,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实现多网合一、全域覆盖。

  建立智能化示范基地建设运维资金保障机制,加大市本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中央、省级示范项目落地和建设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示范基地建设。建立运营队伍,负责综合运营管理平台日常工作。建立全流程项目管理机制,加强项目前期审批、进度管理和竣工验收工作,确保项目投资规范合理。

  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综合运营管理平台,整合现有业务系统、视频资源,进行必要补充建设,实现城市运营管理的“一屏可见”“一网统管”。纵向汇聚市、县、乡、村四级监控互联互通,横向整合公安、城管、教育、环保、交通等视频监控共治共享,构建公共安全视频专网。

  加强前端建设提质扩面,推动视频监控数字化、高清化、图标化改造和高清抓拍系统升级改造。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综治信息平台运行管理、视频监控增点扩面和运行维护等规章制度,高质量实现由市到村(社区)“一键调度”。

  从“招、选、育、管、用”上齐发力,加强数据人才储备,建立匹配激励机制。加强智治能力培训,制定基层网格员中长期培训计划,借力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孵化南平本土人才。 

  南平民盟“两会”代表委员们媒体反响 

  “两会”期间,民盟市委会和代表、委员的建议及提案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盟内代表、委员就各自建议、提案以及民盟市委会提案接受新闻媒体采访10余次。 

  ▲肖冠娇接受南平电视台采访

  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我将认真贯彻这次“两会”精神,在引进“以竹代塑”项目,丰富竹业经济“产品链”、“科技链”、“价值链”方面,进一步关注关键技术攻关工作,用一根竹子挑起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两端。

  民盟界别肖冠娇委员、姜贵梅委员、陈文平委员、郑义全委员接受《闽北日报》记者采访。 

  做好竹文章 实现富“竹”生活 

 

  

——访市政协委员、民盟南平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肖冠娇
 

  “全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中国竹工机械产业基地、中国竹产业协会竹家居与装饰分会、省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落地我市,邵武荣获‘中国竹家居之都’,龙竹科技、祥福工艺入选中国竹产业品牌企业十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项项关于竹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让人为之振奋。

  市政协委员、民盟南平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肖冠娇对此也深有感触,“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做深‘一根竹’,成功摘得‘全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全国竹工机械产业发展基地’等荣誉,竹产业发展如翠竹节节攀高。”

  南平竹资源丰富,素有“中国笋都竹乡”之美誉。全市现有竹林面积652.7万亩,立竹量11.4亿株,是全国毛竹林面积最大的设区市。漫山的竹海绿涛中,蕴藏着蓬勃的发展生机。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特色产业,突出茶、竹、水、鸡等资源优势转化产业,发展精深加工及配套衍生产业。围绕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突出打响“武夷竹制造”品牌,积极引进发展“以竹代塑”项目,推动联华冻眠食品、爱克太尔等26个竹产业链项目加快建设投产,力争竹产业产值增长8%。

  如何更好发挥竹资源富集优势,做好竹文章,助力实现富“竹”生活?肖冠娇建议,要优化政策,增强竹林生产“供应链”。“可以借鉴‘生态银行’理念,开展竹林低产改造,加快笋竹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变现,持续提高优质竹原料供应能力。”肖冠娇说,南平还应当进一步盘活资源,扩宽竹业发展“产业链”。培育现代经营主体,引导竹农组建按股份分红的合作社,集中流转竹山,集约经营管理。

  肖冠娇认为,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她建议,要培优扶强,打通企业转型“科技链”,通过龙头企业培育、加强科研合作、畅通产品国际贸易等形式,不断增强竹企竞争力。要立足“以竹代塑”,丰富竹业经济“产品链”,用一根竹子挑起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两端。此外,她还建议要深化竹文旅融合,延伸产业“价值链”,开发竹林生态休闲旅游项目,着力打造竹产业与景区、康养、文化深度融合的“南平样板”,真正让“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

  做好“旅游+” 培育新业态

  ——访市政协委员、市文旅局副局长姜贵梅: 

  

未来一年,我们应着力发展文旅经济,通过旅游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建议要发挥文旅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充分发挥“旅游+”的效益,将体育、工会、教育、农业、林业等不同领域的资源汇聚到文旅产业发展上,积极引入全国性的体育赛事和各类康养活动,主动对接研学和疗休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发挥我市森林、茶叶等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提供更多具有南平特色的场景体验类文旅产品。要发挥财政作用,保护文旅市场主体,继续实施企业纾困政策,并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扶持文旅企业创新文旅产品,支持旅行社等持续引流,拓展文旅市场,以刺激我市文旅市场持续复苏、文旅经济强劲增长。

  代表委员热议“打造福州都市圈门户城市”

  因为特殊的山城地貌,延平城区建筑密度大、“握手楼”比较多,消防安全、燃气安全、停车位、口袋公园不足等城市“硬伤”问题较为突出。市政协委员、民盟南平市委会副主委、延平区政协副主席陈文平认为,要把老旧小区改造、片区开发统筹起来考虑,在现有中心城区规划基础上,制定城市更新专项规划,重点突出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升城市水平为目标,提升城市品质,补齐城市短板。

  以城市风貌管控为例,陈文平表示,可按照文旅节点串连成线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四贤文化、成功文化、四鹤商圈的先天优势,紧扣发展文旅经济核心,认真梳理历史文化脉络,统筹思考文化、旅游、业态布局,把业态改造提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和城市文旅项目有机融合,大力推行老旧小区底层房屋“住改商”,植入网红美食、本土文创,引入打造特色精品民宿,使文化、商业、新产业体系、城市服务水平协同发力,为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与精神双重保障。 

  代表委员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访市政协委员、民盟南平市委会副主委、延平区政协副主席陈文平: 

  政策扶持是促进职业院校与产业发展有效融合的必要条件,要切实建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营养库”,为企业和职业院校深度融合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启动实施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地方试点,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好产教融合“资料库”;建立以企业为主导、职业院校为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按照统筹布局规划、校企共建共享原则,建好产教融合平台载体的“联姻库”;对接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发挥职业(技工)院校培养输送人才的作用,建好产教融合“人才库”。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老旧小区改造将惠及居民3.2万户。 

  市政协委员郑义全建议:

  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就要同步确立小区的后续管护模式。盘活公共房屋出租、广告位、公共停车位等资源,增加小区“造血功能”,为后期维护管理提供资金保障。建议有条件的小区可以进一步优化社区内的体育文化设施,建设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等全民健身设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 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