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莆阳开春 木兰春涨”——2023年“政协委员话莆阳”第一期履职活动日主题沙龙举行。市政协主席沈萌芽、市委副书记季翔峰,市政协副主席黄华、林惠中、赵爱红、林玉瑞、杨朝东、张志宏,秘书长黄玉明出席。
在主题沙龙活动中,民盟市委会常委、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市政协委员郑文炉围绕主题作了精彩发言。
民盟市委会常委、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市政协委员郑文炉:
木兰溪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全程推动治水和生态保护工作的先行探索。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针对木兰溪治理提出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和“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1999年至今的20年间,历任莆田市委、市政府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要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和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方法,从攻克技术、资金和拆迁等难题建设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开始,逐步走向全流域防洪、生态、文化的统筹兼顾,实现了从“水患之河”到“安全之河”的华丽转身,继而向“生态之河”挺进,成为推动当地经济腾飞的“发展之河”。莆田市也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打造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木兰溪样本。
农业农村部门当前和将来的工作重心是乡村振兴工作。前不久,《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莆田市践行木兰溪治理理念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的意见》出台了,站在乡村振兴工作这个角度来说,习近平总书记木兰溪治水理念的精髓是什么,对乡村振兴工作有何启发?在这个理念下木兰溪沿线乡村振兴的蓝图是什么?我想这是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首先,这个理念精髓是科学论、系统论以及造福百姓的民本思想;其次,深入调研、科学系统谋划、久久为功是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启发和指导。至于木兰溪沿线乡村振兴的蓝图,就要回到乡村的概念上来理解和把握:“乡村”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因此,木兰溪两岸乡村振兴是不是可以这样描绘:水面上鹤鸟飞翔,水上巴士穿梭,岸上荔林婆娑,水田间机耕路就是人们的健身路、休闲路,美丽田园就是乡村美丽公园。生态美、生产美和农耕文化、治水文化为艺术家们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
我们农业部门要助推木兰溪沿线乡村产业发展,创新木兰溪全流域全系统生产力的振兴模式,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档换代木兰溪沿岸传统产业形成新业态,以文化创意一二三融合新业态反哺滋养我们的生态文明,最终达到“生态美携手百姓富”,更好地造福莆田人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