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莆田学院总支部成立于2005年,现有盟员65人,其中高级职称30人,博士研究生学历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7人,涵盖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工艺美术、生物技术、临床医学、药学等十多个领域。民盟莆田学院总支部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专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送科技、医疗下基层活动,为社区居民和乡村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科技和医疗服务,为莆田市推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以及新冠防控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并成为民盟莆田学院总支部工作的亮点和特色。
一、科技人才下沉赋能乡村振兴
民盟莆田学院总支充分发挥高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服务乡村振兴的活动,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民盟市委会副主委、莆田学院总支主委吴锦程作为中国枇杷学会副理事长领衔的科研团队致力于枇杷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研究,涉及枇杷杂交育种、贮藏加工、抗寒防冻、药用开发等领域,技术成果服务于莆田枇杷产业的发展;盟员李章良作为木兰溪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领衔的科研团队内外联动致力于木兰溪综合治理研究,开展保护和治理木兰溪专项行动,传承弘扬木兰溪治理的宝贵精神,助力全国生态文明“木兰溪样本”建设和莆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盟员林欣依托乡村振兴艺术实践基地的建设,把专业实践教学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在乡村环境美化设计方面开展丰富多元的合作,助力乡村景观艺术特色提升,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二、送医下乡关爱乡村在义诊
仙游疫情爆发期间,民盟莆田学院总支附属医院广大盟员主动请缨,共同投身于这场抗疫战场,积极奔赴疫情防控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赤诚情怀书写责任担当。由于抗击疫情卓越表现,盟员翁小易、陈协、陈金清、唐丽虹、柯丽凡、林玉霞等获最美逆行者证书。仙游疫情结束后,民盟莆田学院总支附属医院肩负新冠疫情防控同时,还远赴仙游菜溪乡石峰村、涵江区江口镇、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山村等多地开展“送医下乡”义诊活动,义诊服务群众上千人,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参政建言聚焦社会产业热点
作为高校民盟支部,盟员们倾注毕生所学,促进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人民共同富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极建言献策。吴锦程主委的《关于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从专业角度揭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瓶颈,并提出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案,被市政协采纳;盟员陈协提出的《优化核酸检测采用服务,保障抗疫工作持续推进》被福建民盟采用,等等。
民盟莆田学院总支部依托盟内科技人才和医疗人才优势,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为主题,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打造参政议政品牌和社会服务亮点,做出民盟人应有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