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鸣冈(1915-2013), 男,汉族,安徽凤阳人。1952年在辽宁旅大(今大连)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新中国第一代版画家,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荣誉终身教授。
1934年入苏州美专国画系学习。1939年在闽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宣传抗日救亡工作,发表第一幅木刻作品。1940年任福建改进出版社《战时木刻画报》编辑,并开始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先后在省立长汀中学、国立侨民师范、福建永安师范任教。1946年赴台湾台北师范任教。1948年赴香港,参加中共领导的"人间画会",任研究部长。新中国成立后转往辽宁旅大,任旅大市美术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调入沈阳东北美专(今鲁迅美术学院)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终身荣誉教授,学院创作教研室主任,版画系首任系主任。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三、四届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辽宁省美协副主席,辽宁省政协委员。1985年离休后迁移定居厦门。从事诗、书、画的创作与研究。
自幼喜爱绘画,尤擅长版画、中国画,内容积极向上,充满生活情趣,格调清新脱俗。新中国成立之前积极拿起手中画笔支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进步革命活动。调入鲁迅美术学院后,负责筹建版画事业,建立版画工作室及后来的版画系,并任首届系主任,对我国版画事业的建设、教学、创作及培养青年教师作出了重大贡献。1991年被中国美协、中国版协授予“新兴版画贡献奖”。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高等教育作出贡献的证书和特殊津贴。
一生创作作品众多,学生弟子遍布。出版有《鸣冈木刻选集》(一、二集)《朱鸣冈作品选》(木刻)《雪泥鸿抓—朱鸣冈钢笔写生画集》《朱鸣冈书画集》《朱鸣冈题画诗选》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和在国内各种报刊杂志发表,代表作品有木刻“台湾生活组画”、“天下无难事”、“战地黄花分外香”、“新的课题”等,国画“盛世难逢今幸逢”、“朗吟图”等,并被收入《抗战八年木刻选集》《新中国版画集》《中国新兴版画五十选集》等多种画集。
定居厦门后,虽已70岁高龄,但继续从事诗、书、画的创作与研究,与杨夏林、林英仪、高怀、张人希等本土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书画家并称为厦门书画界“五老”。其女婿、市政协经建委原主任鲁毓昆说:“父亲很善良、很朴实,真心喜欢书画,要求向他学习,他都诚心诚意教人家,他的学生有老人、有孩童,有干部、有农民。”“他不愿意卖字卖画,可是有人开口索字讨画,他却从不吝惜,欣然相赠。”足见其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其夫人林端正也是民盟盟员,1956年在辽宁旅大(今大连)加入。夫妻相濡以沫,感情深厚。2014年专门编撰《朱鸣冈纪念文集》一书以示怀念。
居厦期间,热心参与厦门民盟文化活动,为厦门民盟六十周年美术作品展等大型美术展览活动多次题赠墨宝。今“厦门民盟美术院”招牌也是由其落笔。
(根据民盟档案和查阅相关资料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