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秋天是绚丽多彩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它以它独有的方式,提醒我们珍藏美好,不负时光,感恩生活。新的一期《福建乡土》翩然而至,希望能将秋天的丰盈和美好传递给您,并带来新的启迪和感受。
本期杂志的封面与封底,依然采用简约而富有艺术感的摄影图像,将秋天斑斓多彩的景色呈现给读者。在文字内容方面,您将会看到有对八闽大地风物的深情描绘,有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度探索,有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思和感悟……
闽江自西北方向蜿蜒而来,穿过福州城一分为二,形成了两个支流,她如同母亲的手臂温柔地环抱着仓山南台岛,并匀出四十二条大大小小的河流,滋养哺育这颗镶嵌在闽江中的明珠。【八闽长廊】栏目中张茜的力作《追寻四十二条河》,运用了一系列写作特色,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南台岛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之中。
好的散文,不仅是抒写生活中的场景、人物和事件,更是一次深入探讨自然、文化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学之旅。陈家恬的农耕记事《种瓜》,文章开篇即引用宋代吕蒙正《破窑赋》中的哲学启示,是对后文种植活动的恰当铺垫,也引发读者对于“时”与“气”在万物生长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的思考。文章十分细腻地描述丝瓜的生长过程,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使读者感受到了作物生长的艰辛与生命力,唤醒人们对农耕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环境的珍视。
【山水清音】栏目中黄河清撰写的《千载流传颂美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历史文化的融合,生动地描绘了木兰溪的历史变迁,从郑露创建湖山书院到木兰陂的修建,再到如今的安澜清波,已然成为生态宜居城市。曾建梅的乡村游记《欧寮一梦》,通过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升华,展现了欧寮村的自然之美和文化气息。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享受到视觉的盛宴,又能感受到心灵的触动。
【闽江杂谭】栏目中筱陈撰写的《从〈乡土中国〉看乡村之变迁》文章,通过引用具体的乡土社会变化案例,如永泰大喜村的教育情况、屏南县四坪村的信息技术应用等情况,对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描述的20世纪40年代乡村状况与现代乡村现状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乡村近8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迁。文章体现了对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现代化进程的关注,如农业科技下乡、乡村旅游兴起等,反映了作者对乡村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和对社会变革的理解。
本期杂志开设了【开闽先贤】专栏,介绍《七闽人师阮弥之》新书发布会情况,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七闽人师”“闽瓯师表”阮弥之的生平事迹,缅怀与追思他为开创福建文教之先河、为福建教育文化奠基等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此外,本期杂志【文踪纵横】【艺林清韵】栏目中,刘登翰撰写的回顾谢冕早年在福州时的文学历程忆文《不悔少作》、钟兆云撰写的序文《以志为鉴,人人皆做禁毒者》、简清枝对杨少衡小说的评论《配角形象的夺目精彩》、王柏霜撰写的王长游漆画评论《灵魂的原乡》,以及【诗苑撷英】栏目中马建荣、蓝光、何金兴、高云等佳作,各有光华,这些内容不仅能够丰富您的精神世界,还能激发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本刊编者
封二:
封三:
封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