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网站!

静谧中的持守——关于洪光辉的书法
日期:2018-05-04 09:02 来源:朱以撒
  

人物名片:


  洪光辉,男,1958年11月生,民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民盟中央美术院泉州分院副院长;福建省民盟书画学会常务理事;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泉州市鲤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入展获奖情况: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铜奖。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优秀奖。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铜奖。入展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入选第四届正书大展。福建省第三届艺术节银奖。第三届福建省人民政府综合文艺最高奖“百花文艺奖”。首届福建省书法“兰亭奖”入展。第一届、第二届泉州市人民政府综合文艺最高奖“刺桐文艺奖。第四届泉州市人民政府综合文艺最高奖----特别荣誉奖。荣获泉州市鲤城区“优秀人才”称号,享受鲤城区政府津贴。书法作品参加《福建获全国奖书家提名展》,《国庆五十周年福建当代书画展》晋京展,并收入作品集。
  弘一法师的人生是一个让后人长久论说的话题。由于人生异于常人,其审美情怀、表现手法也异于常人,这也使他的书法与同时代诸家有所不同,各种评说都有。但作品内在的脱俗、安和、酝藉等品性都是为大家认同的。打开一卷弘一法师的作品,心事就沉静下来,这是一种与快捷时代绝然相反的、错位的气息——向下的、浑穆的、萧散的、敛约的,而绝不是时下盛行的夸缛斗炫、张狂兀傲、躁动鼓荡。如果一个人选择了弘一法师的书法做为自己效仿的目标,那么全然是对自己的情怀、能力的一种挑战。
  洪光辉恰恰是这么一位书法家,也许起始时并没有对弘一法师书风有太多的认识,甚至不少人也会认为此路艰难,是一条无果之路。由于他喜欢,或者是很喜欢,就不想太多,面对法帖动手临摹。书法艺术的自由之处就是给个人行为极大的满足,选择哪个方向全然是自个的事,是自己的审美主张,这也使书法得以百花齐放。各握灵蛇之珠,各抱荆山之玉,各各行于所当行。光辉花费了许多精力在此,持抱不放,终于有了形态上的相似,然后再追其神采。光辉是一位比较务实的人,讲究手上工夫的训练,同时也融入自己对于弘一法师书法的思考,在理解、领悟弘一法师人生观、艺术观的过程中,逐渐手法近之,心灵近之,感受到这个精神世界的幽远和丰富。从光辉的书法作品里,我们看到了学有所成——笔下不激不厉,温和清淡,华滋朴素。写到静好是佳,我倾向于这种审美趣味。写动易而写静难,这不仅与表现手法有关,更主要是书法家的心灵如何安放。经过多年的磨洗、积储,光辉的心境越发平静,笔下越发平和,在独行中感受到了潜心静谧磨砺的快乐。
  光辉也在创作中进行一些尝试,在弘一法师书法的笔意中融入一些行书的流动,使之如幽人空山、过雨采苹,生出一些摇曳之趣。他用笔很细腻,用墨很节俭,不时也穿插一些率性。这些都是有意义的探讨,不愿止于学很像。因为只表现静态,也易于落入呆板、僵化之歧路,生出小家子气、怯弱气来,这也可以看出光辉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并不因为喜爱弘一法师书法就寄身其内而不出。回想李叔同时广写魏碑以张其气,以至于有了后期的浓缩嬗变。光辉应该有所扩大其效仿范围,许多的北碑之作,尤其是北齐、北周之作,都可以视为弘一法师书法的前身,是可以参考的,所谓致广大而后专精,前期的铺垫也不可忽略,这样会构建得更为丰富。
  光辉在学习书法的走向上,循偏僻之路而行。不辍的笔耕有了佳绩,可见天道酬勤。为于举世不为之时而始终能自守,由此见出了一位书法家的定力——审美立场的稳定,表现手法的专注,诚如清人袁枚所说:“宁从一而深造,毋泛涉而两失也”。只是来日方长,尚须持恒不懈,技巧之上再博其学识、富其修养,以期开拓新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 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