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参政党与一个小山村的不解情结——福建民盟帮扶八斗村发展纪实
日期:2015-03-19 08:47
来源:张久升
二十多年前,习近平在闽东主政期间,就精辟地提出摆脱贫困要有“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
也是二十多年前,时任民盟中央主席、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全盟提出了“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的社会服务工作方针。
伟人的睿智之语是灯塔,又仿佛是铿锵的号令绝美的预言。在这种扶贫精神的指引下,福建省的民盟组织,从区到市、又从市到省,不断接力、坚持不懈,持续帮扶八斗村。十多年来,在民盟组织的帮扶下,一个昔日的贫困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一滴滴地发生着变化,终于完成了凤凰涅磐,欲展羽翼。
缘起
八斗村,位于宁德市荔城区霍童镇西面约十公里外的大山处,全村118户,575人,是畲族聚居地。耕地面积660亩,毛竹2785亩,林地7000亩,茶果园1300亩。这些都不上万的数据是八斗村的全部家当。
2000年,八斗村从霍童镇大石行政村划分而来,人均年收入才1260元。这个刚刚诞生的行政村,偏偏在她“出生”时就背上了5万多元的债(分村时应承担的债务)。村委会是借用村小学空出的教室,挂上牌子就算是有了行政的名份。这时,章金英,一个在村小学任教的女教师,因为是村里难得的文化人,被群众推上了村干部的岗位。
“七抖八抖,抖到八斗。”这是当年八斗行政村成立之初客人坐柴三机到八斗村发出的感慨。村里的老农记忆犹新:“电灯不明、电话不通、电视看不到、饮水靠山涧、群众生活简朴,更没有什么娱乐生活”。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改变闽东山村的“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工程,因为山高路陡,并没有项项都通到这个刚刚成立的小山村。说村里“一穷二白”实不为过。好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穷在深山有远亲,这个先天不足的小山村列入了蕉城区政府帮扶重点村的名单。从此,章金英和村干部们带领全村几百口人步履蹒跚地踏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民盟组织最早走进这个村帮扶的是民盟蕉城区委员会区直机关第三支部,随后民盟蕉城区委会跟进并伸出了结对的双手。过往的资料上记载着这样一些扶贫事迹:2001年,民盟蕉城区委、区民盟机关第三支部支持3000元,资助修建村委楼,并购买种鸭800只;支持2000元,牵引闭路电视;争取资金8000元,用于老区项目开发……此后每年民盟蕉城区委都为这个刚刚独立的小村庄添砖加瓦:枇杷苗送到山头,为荒芜的山头点缀绿意;水泥运到村里,让泥泞的路面不再难走。但这些毕竟是杯水车薪。此时,“海西春雨”行动吹拂八闽,作为一个民主党派,盟省委积极响应,正酝酿在省内帮扶一个贫困村,聚盟内力量扶贫济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在民盟区委的牵线下,民盟省委社会服务部的干部肩担重托走进了八斗村。
八斗的资源在哪儿?群众的力量在哪里?帮扶的着力点又在哪里?进入八斗村挨家入户走访调查摸底后,省民盟社会服务部干部深感到这个村比以往的帮扶点要落后许多,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困难重重。就在此际,章金英出差到福州,走进了同心楼省民盟的办公室,再一次诚恳地表达了希望得到民盟帮扶的心愿。是啊,作为一个民主党派,也许没有政策、钱财能迅速改变一个帮扶点,但民盟有人才优势、有智力优势,民盟的社会服务工作不为锦上添花,更重雪中送炭。2005年,盟省委领导在深入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果敢地做出了“定点扶贫八斗村”的决定!民盟宁德市委会也积极参与,由此八斗村成为了区、市、省民盟三级接力与合力帮扶的挂点村。
扶志也扶智 输血也造血
地理的偏远也带来观念的落后,长期的“老、少、边、山”的帽子让小山村人过惯了“安贫乐道”穷自在的日子,也存在着“等、靠、要”的观念。
翻山越岭看资源,座谈走访摸实情,一番“望、闻、切”之后,盟干部们认为,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要同时进行,扶贫需先扶志,扶贫也靠扶智。
扶志是启发心灵的力量,来到村里,盟员干部们与村民探讨,启发他们立足山地资源,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人勤地不懒,找准方向谋发展定能摘掉贫困帽。省民盟请专家帮助该村制定《2009——2020年霍童镇八斗村发展规划》,这思路里,有每年民盟的物质慰问,有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精神食粮扶贫;这规划里,有村容村貌的改善建设,有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的谋思。
“我们民盟提出做好事、做实事,就是主张盟员同志们脚踏实地地去做,帮助农民想办法,出主意,帮助他们致富。在这样的实事好事里边,我们的知识都用得上,不是没有用处。知识和农民结合起来,就能变成财富。”盟员前辈费孝通知行合一的总结是最好的指导,“扶持产业、精准扶贫”成为民盟帮扶八斗村的思路。
村民蓝赛明是八斗村最早种脐橙的。2002年,听说种植脐橙能赚钱,蓝赛明就率先从外地引进新品种纽荷尔,试种了几亩。由于他的示范带动,本以种田为生的八斗村村民纷纷效仿,全村纽荷尔脐橙渐渐发展到200 多亩。可是因为没有种植管理技术指导,八斗村的脐橙投产后即饱受病虫侵害、树型瘦弱、果实酸涩,每树仅产果十几公斤。遭遇了灰心的秋收之后,村民们把这个苦恼向多次进村走访的民盟干部尽情倾诉。
拥有各行各业尤其是文化科技界的专家学者是民盟的优势,而智力帮扶是民盟服务社会的发力点。盟干部向盟员专家呼救,很快得到盟员果树专家们的响应。不多久,省盟委的干部们又来了,这次他们请来了盟内的专家,有土壤专家、有种植技术专家、还有病虫害防治专家,他们白天在果园手把手教农民从果树的施肥、疏枝、疏果、病虫害防治操作技术。夜里,一场关于脐橙的科学施肥、剪枝以及保鲜等技术讲座在村委楼里进行着,果农们遇到的技术问题在专家面前一个个迎刃而解。讲座结束,已是夜里10点,黑魆魆一片,山路弯弯,寒风瑟瑟,但果农的心却是明亮亮、暖烘烘地。
让知识启迪村民的心智,用温暖点亮山村的灯盏。2007年,盟省委援建了八斗村图书室,送来了千余册农村实用书籍,还给配置了影视音响,寂静的山村里,有了文化娱乐的气息。2008年,又多方奔走,筹措资金3万元,一口口白色“大锅” ——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在了八斗村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原来成摆设的电视机收到了40多套卫视节目,村民们多了看世界的窗口,小山村热闹起来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后每年,省民盟都组织省内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的盟员专家到深山中释疑解惑,传经送宝。几年来累计组织专业科技人员下乡30余人次;举办科技讲座6场。小小的八斗村,成了科技传播场,邻近村庄的农民闻讯也来取经。好产品变成好商品还需合适的营销渠道,省盟适时邀请专业人士,在八斗村开设了《如何建立农民合作社》的讲座。此后,八斗村成立了脐橙合作社,定下社规,村民们有了品牌意识和生产标准,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全村脐橙发展到了600多亩,并成功注册了霍童八斗脐橙无公害商标。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400多元。如今,再上八斗村,秋天,黄橙橙的果实挂满枝头,春夏,800亩茶园织出翠锦,远近茶商慕名争相而来。
农民富了,如何让这个村子集体经济能发展起来呢?成了民盟帮扶者们久久思考的问题。变“输血”为“造血”,才能使群众生产生活得到长远改善。多方探讨之后,兴办村级茶厂成了共识。茶厂建设需要大笔资金,盟省委向各设区市委会发出呼吁,厦门市十几位盟员企业家积极响应,在厦门市委会的安排下,来到八斗村实地考察茶园、厂址,慷慨解囊捐赠18万元建厂资金。挂点八斗村的扶贫办、老区办、老科协等部门也多方合力,如今,一座两层600多平米的厂房已矗立在高山青青茶园边。继而盟省委邀来蕉城的、福鼎的茶企盟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上山为茶厂“量身配置”制茶设备。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栖。相信开春后,从这里飘出的茶香将弥漫在村民和民盟干部们的心头。
深深的情缘
2014年12月2日,寒风溯溯,雾气还未散去,盟省委机关工会的20多名会员已经来到八斗村后山上,又一次种下了香樟、红豆杉等名贵树苗。这也不知道是民盟为八斗村植树造林的第几个年头了。从挂钩帮扶起,盟省委机关工会每年都组织会员到八斗村开展植树活动,这几乎是工会活动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在他们的眼里,八斗村仿佛是省民盟的另一个家园。村民家的门前屋后种满了,就种在了村道边,道旁树棵棵茁壮成长了,他们又绿化了茶厂。如今,早年的香樟树已经有碗口大小,清风中树叶飒飒作响,仿佛在传送着这些年民盟与八斗村的点点滴滴。
树,在中国人的心中,是生命成长的象征,也是友情的信物。在八斗村,树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她还担当着责任和使命,寄托着八斗村的未来和愿望。如果说民盟援建八斗村茶厂是为当前村财不足而谋划,那么植树造林就是为八斗村的未来发展而积蓄。福建民盟给八斗村种下的是摇钱树、馈赠的是聚宝盆。八斗村植下的一行行,一片片名贵树苗,在今后的发展中将逐步释放出他的造福能量。让村民们感动的是,这些树木中,有民盟中央领导亲手种下的扶贫树,友谊树。她承载了盟中央领导对八斗村的期望和祝福。让我们回放几幅令人难以忘怀的珍贵画面吧:
——2008年1月31日,冬雨萧萧,寒气逼人,盟中央副主席、盟省委主委郑兰荪一行踏着泥泞的山涧小路,攀上八斗村的大兰里自然村后山,为民盟援建的大兰里自然村饮水工程竣工揭碑。该项目是盟省委为解决大兰里自然村村民的饮水问题,在2008年至2009年的办公经费里省下8万元建设的。从今往后村民们告别了喝山涧水的历史。
——2010年11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到八斗村考察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慰问困难群众,倾听基层声音。在民盟捐建的“怀远亭”上,为民盟与八斗村共建碑揭幕。
——2013年12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龙庄伟,社会服务部部长郭勇来到八斗村,为八斗村刚落成的茶厂厂房剪彩,并代表盟中央援助八斗村10万元建设款。
……
树木作证,十年扶贫不寻常,一枝一叶总关情。2014年5月,蕉城区委书记王世雄到八斗村调研,盛赞民盟“十年磨一剑”的扶贫精神,也是党盟共建的典范。省盟领导也热情表示,只要民盟的帮扶工作,能给八斗村的经济发展、村民收入的提高带来帮助,只要是有益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将一直不懈地做下去。
如今的八斗村,已从当年落后封闭中走出,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个小山村。站在八斗村民盟援建的“怀远亭”上远眺,背倚青山,眼前群峰层递延绵,稻浪起伏,蔬果飘香,村庄内一幢幢青瓦灰墙的房子随山势错落分布,一条曲婉的山涧清流昼夜不停地唱着潺潺的歌,溪中鹅卵石和悠游的小鱼儿清晰可见。村中老人孩子往来其中,憨朴可爱,鸡鸣犬吠在小山村中的回响…..
好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家园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也是二十多年前,时任民盟中央主席、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全盟提出了“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的社会服务工作方针。
伟人的睿智之语是灯塔,又仿佛是铿锵的号令绝美的预言。在这种扶贫精神的指引下,福建省的民盟组织,从区到市、又从市到省,不断接力、坚持不懈,持续帮扶八斗村。十多年来,在民盟组织的帮扶下,一个昔日的贫困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一滴滴地发生着变化,终于完成了凤凰涅磐,欲展羽翼。
缘起
八斗村,位于宁德市荔城区霍童镇西面约十公里外的大山处,全村118户,575人,是畲族聚居地。耕地面积660亩,毛竹2785亩,林地7000亩,茶果园1300亩。这些都不上万的数据是八斗村的全部家当。
2000年,八斗村从霍童镇大石行政村划分而来,人均年收入才1260元。这个刚刚诞生的行政村,偏偏在她“出生”时就背上了5万多元的债(分村时应承担的债务)。村委会是借用村小学空出的教室,挂上牌子就算是有了行政的名份。这时,章金英,一个在村小学任教的女教师,因为是村里难得的文化人,被群众推上了村干部的岗位。
“七抖八抖,抖到八斗。”这是当年八斗行政村成立之初客人坐柴三机到八斗村发出的感慨。村里的老农记忆犹新:“电灯不明、电话不通、电视看不到、饮水靠山涧、群众生活简朴,更没有什么娱乐生活”。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改变闽东山村的“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工程,因为山高路陡,并没有项项都通到这个刚刚成立的小山村。说村里“一穷二白”实不为过。好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穷在深山有远亲,这个先天不足的小山村列入了蕉城区政府帮扶重点村的名单。从此,章金英和村干部们带领全村几百口人步履蹒跚地踏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民盟组织最早走进这个村帮扶的是民盟蕉城区委员会区直机关第三支部,随后民盟蕉城区委会跟进并伸出了结对的双手。过往的资料上记载着这样一些扶贫事迹:2001年,民盟蕉城区委、区民盟机关第三支部支持3000元,资助修建村委楼,并购买种鸭800只;支持2000元,牵引闭路电视;争取资金8000元,用于老区项目开发……此后每年民盟蕉城区委都为这个刚刚独立的小村庄添砖加瓦:枇杷苗送到山头,为荒芜的山头点缀绿意;水泥运到村里,让泥泞的路面不再难走。但这些毕竟是杯水车薪。此时,“海西春雨”行动吹拂八闽,作为一个民主党派,盟省委积极响应,正酝酿在省内帮扶一个贫困村,聚盟内力量扶贫济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在民盟区委的牵线下,民盟省委社会服务部的干部肩担重托走进了八斗村。
八斗的资源在哪儿?群众的力量在哪里?帮扶的着力点又在哪里?进入八斗村挨家入户走访调查摸底后,省民盟社会服务部干部深感到这个村比以往的帮扶点要落后许多,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困难重重。就在此际,章金英出差到福州,走进了同心楼省民盟的办公室,再一次诚恳地表达了希望得到民盟帮扶的心愿。是啊,作为一个民主党派,也许没有政策、钱财能迅速改变一个帮扶点,但民盟有人才优势、有智力优势,民盟的社会服务工作不为锦上添花,更重雪中送炭。2005年,盟省委领导在深入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果敢地做出了“定点扶贫八斗村”的决定!民盟宁德市委会也积极参与,由此八斗村成为了区、市、省民盟三级接力与合力帮扶的挂点村。
扶志也扶智 输血也造血
地理的偏远也带来观念的落后,长期的“老、少、边、山”的帽子让小山村人过惯了“安贫乐道”穷自在的日子,也存在着“等、靠、要”的观念。
翻山越岭看资源,座谈走访摸实情,一番“望、闻、切”之后,盟干部们认为,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要同时进行,扶贫需先扶志,扶贫也靠扶智。
扶志是启发心灵的力量,来到村里,盟员干部们与村民探讨,启发他们立足山地资源,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人勤地不懒,找准方向谋发展定能摘掉贫困帽。省民盟请专家帮助该村制定《2009——2020年霍童镇八斗村发展规划》,这思路里,有每年民盟的物质慰问,有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精神食粮扶贫;这规划里,有村容村貌的改善建设,有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的谋思。
“我们民盟提出做好事、做实事,就是主张盟员同志们脚踏实地地去做,帮助农民想办法,出主意,帮助他们致富。在这样的实事好事里边,我们的知识都用得上,不是没有用处。知识和农民结合起来,就能变成财富。”盟员前辈费孝通知行合一的总结是最好的指导,“扶持产业、精准扶贫”成为民盟帮扶八斗村的思路。
村民蓝赛明是八斗村最早种脐橙的。2002年,听说种植脐橙能赚钱,蓝赛明就率先从外地引进新品种纽荷尔,试种了几亩。由于他的示范带动,本以种田为生的八斗村村民纷纷效仿,全村纽荷尔脐橙渐渐发展到200 多亩。可是因为没有种植管理技术指导,八斗村的脐橙投产后即饱受病虫侵害、树型瘦弱、果实酸涩,每树仅产果十几公斤。遭遇了灰心的秋收之后,村民们把这个苦恼向多次进村走访的民盟干部尽情倾诉。
拥有各行各业尤其是文化科技界的专家学者是民盟的优势,而智力帮扶是民盟服务社会的发力点。盟干部向盟员专家呼救,很快得到盟员果树专家们的响应。不多久,省盟委的干部们又来了,这次他们请来了盟内的专家,有土壤专家、有种植技术专家、还有病虫害防治专家,他们白天在果园手把手教农民从果树的施肥、疏枝、疏果、病虫害防治操作技术。夜里,一场关于脐橙的科学施肥、剪枝以及保鲜等技术讲座在村委楼里进行着,果农们遇到的技术问题在专家面前一个个迎刃而解。讲座结束,已是夜里10点,黑魆魆一片,山路弯弯,寒风瑟瑟,但果农的心却是明亮亮、暖烘烘地。
让知识启迪村民的心智,用温暖点亮山村的灯盏。2007年,盟省委援建了八斗村图书室,送来了千余册农村实用书籍,还给配置了影视音响,寂静的山村里,有了文化娱乐的气息。2008年,又多方奔走,筹措资金3万元,一口口白色“大锅” ——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在了八斗村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原来成摆设的电视机收到了40多套卫视节目,村民们多了看世界的窗口,小山村热闹起来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后每年,省民盟都组织省内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的盟员专家到深山中释疑解惑,传经送宝。几年来累计组织专业科技人员下乡30余人次;举办科技讲座6场。小小的八斗村,成了科技传播场,邻近村庄的农民闻讯也来取经。好产品变成好商品还需合适的营销渠道,省盟适时邀请专业人士,在八斗村开设了《如何建立农民合作社》的讲座。此后,八斗村成立了脐橙合作社,定下社规,村民们有了品牌意识和生产标准,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全村脐橙发展到了600多亩,并成功注册了霍童八斗脐橙无公害商标。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400多元。如今,再上八斗村,秋天,黄橙橙的果实挂满枝头,春夏,800亩茶园织出翠锦,远近茶商慕名争相而来。
农民富了,如何让这个村子集体经济能发展起来呢?成了民盟帮扶者们久久思考的问题。变“输血”为“造血”,才能使群众生产生活得到长远改善。多方探讨之后,兴办村级茶厂成了共识。茶厂建设需要大笔资金,盟省委向各设区市委会发出呼吁,厦门市十几位盟员企业家积极响应,在厦门市委会的安排下,来到八斗村实地考察茶园、厂址,慷慨解囊捐赠18万元建厂资金。挂点八斗村的扶贫办、老区办、老科协等部门也多方合力,如今,一座两层600多平米的厂房已矗立在高山青青茶园边。继而盟省委邀来蕉城的、福鼎的茶企盟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上山为茶厂“量身配置”制茶设备。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栖。相信开春后,从这里飘出的茶香将弥漫在村民和民盟干部们的心头。
深深的情缘
2014年12月2日,寒风溯溯,雾气还未散去,盟省委机关工会的20多名会员已经来到八斗村后山上,又一次种下了香樟、红豆杉等名贵树苗。这也不知道是民盟为八斗村植树造林的第几个年头了。从挂钩帮扶起,盟省委机关工会每年都组织会员到八斗村开展植树活动,这几乎是工会活动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在他们的眼里,八斗村仿佛是省民盟的另一个家园。村民家的门前屋后种满了,就种在了村道边,道旁树棵棵茁壮成长了,他们又绿化了茶厂。如今,早年的香樟树已经有碗口大小,清风中树叶飒飒作响,仿佛在传送着这些年民盟与八斗村的点点滴滴。
树,在中国人的心中,是生命成长的象征,也是友情的信物。在八斗村,树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她还担当着责任和使命,寄托着八斗村的未来和愿望。如果说民盟援建八斗村茶厂是为当前村财不足而谋划,那么植树造林就是为八斗村的未来发展而积蓄。福建民盟给八斗村种下的是摇钱树、馈赠的是聚宝盆。八斗村植下的一行行,一片片名贵树苗,在今后的发展中将逐步释放出他的造福能量。让村民们感动的是,这些树木中,有民盟中央领导亲手种下的扶贫树,友谊树。她承载了盟中央领导对八斗村的期望和祝福。让我们回放几幅令人难以忘怀的珍贵画面吧:
——2008年1月31日,冬雨萧萧,寒气逼人,盟中央副主席、盟省委主委郑兰荪一行踏着泥泞的山涧小路,攀上八斗村的大兰里自然村后山,为民盟援建的大兰里自然村饮水工程竣工揭碑。该项目是盟省委为解决大兰里自然村村民的饮水问题,在2008年至2009年的办公经费里省下8万元建设的。从今往后村民们告别了喝山涧水的历史。
——2010年11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到八斗村考察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慰问困难群众,倾听基层声音。在民盟捐建的“怀远亭”上,为民盟与八斗村共建碑揭幕。
——2013年12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龙庄伟,社会服务部部长郭勇来到八斗村,为八斗村刚落成的茶厂厂房剪彩,并代表盟中央援助八斗村10万元建设款。
……
树木作证,十年扶贫不寻常,一枝一叶总关情。2014年5月,蕉城区委书记王世雄到八斗村调研,盛赞民盟“十年磨一剑”的扶贫精神,也是党盟共建的典范。省盟领导也热情表示,只要民盟的帮扶工作,能给八斗村的经济发展、村民收入的提高带来帮助,只要是有益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将一直不懈地做下去。
如今的八斗村,已从当年落后封闭中走出,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个小山村。站在八斗村民盟援建的“怀远亭”上远眺,背倚青山,眼前群峰层递延绵,稻浪起伏,蔬果飘香,村庄内一幢幢青瓦灰墙的房子随山势错落分布,一条曲婉的山涧清流昼夜不停地唱着潺潺的歌,溪中鹅卵石和悠游的小鱼儿清晰可见。村中老人孩子往来其中,憨朴可爱,鸡鸣犬吠在小山村中的回响…..
好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家园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