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网站!

履职故事 | 山海交响,民盟人的生态情怀
日期:2025-01-23 16:27 来源:政策研究室

山海交响,民盟人的生态情怀

福建生态文明建设是福建民盟人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从改革开放后推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成立,到21世纪初连续四年提交“生态省”提案,民盟人在福建绿色篇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参政议政足迹。中共十八大以来,民盟福建省委会一以贯之,一脉相承,聚焦福建生态环保领域的重点难点,结合民盟的组织优势和智力优势,以责任担当为笔,为福建生态画卷增辉添绿,书写新时代民盟人不倦的生态情怀。

步履不停,与海浪同行

闽在海之中,海为闽人田。对于福建人而言,海洋是家园、是乡愁,也是机遇、是未来。虽坐拥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但如果缺乏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海洋蕴藏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潜力也就无法释放。在这一问题上,民盟人提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漫步在位于罗源湾南岸的北山红树林海岸公园,望白鹭悠然自在,听孩童欢声笑语,清风拂面,好不自在。然而,过去这千亩海滩,外来物种互花米草肆意滋长,湿地都板结了,和现在是天壤之别。

从过去的荒草丛生、满目疮痍,到如今的水草葱茏、候鸟翩跹,罗源湾的转变起源于一场“拯救滩涂”行动。从2016年起,民盟福建省委会支持盟员陈剑锋调研团队,聚焦福建省入海口滩涂的生态环境问题,走遍沙埕港、三沙湾、罗源湾、闽江口等九大入海口,开展了一系列考察调研。

如今的罗源湾北山红树林海岸公园

2017年,正值酷暑,陈剑锋调研团队来到了罗源湾。当时的罗源湾部分区域还被成片的互花米草侵占。当地有关负责同志带领队员们进入滩涂,齐力拨开淤泥,扒出一株互花米草。他们向队员们介绍:“你们看,这互花米草的根能扎到一米多深,而且这埋在地下的根系密密麻麻,繁殖能力非常强。”

罗源湾为了清除互花米草也下了一番苦功。“目前我们是采用滩涂米草除控剂喷洒的方式,但是互花米草面积较大,还具有扩散风险。”罗源县林业局负责人在座谈中介绍了罗源湾的互花米草治理情况。调研团队认为,当地现行的控制措施相对单一,化学防治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二次伤害尚不清楚,还是要针对不同区域制定组合防治措施。

罗源湾的情况并非个例。调研发现,福建省九大入海口均面临不同程度的互花米草入侵。与此同时,在部分入海口,早年不合理的围垦和工程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近岸污染物聚集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入海口生态环境面临着多重威胁,可谓是“四面楚歌”,入海口滩涂生态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基于调研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调研团队最终在2020年形成详尽的调研报告。2021年,该份报告被提炼形成提案《关于推进我省九大入海口滩涂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建议》,受到省领导高度重视,省林业局也于2021年5月对提案进行了详细答复。这场“拯救滩涂”行动成为各地滩涂生态修复工作的推进器,在海岸线上开花结果,让入海口滩涂纷纷实现了“华丽蜕变”。

潮起潮落,但民盟人追寻海浪的脚步从未停止。2020年提交调研报告《福建省沿海防护竹林营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021年提交提案《关于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的建议》……近年来,民盟福建省委会着眼海洋生态环境的各个研究角度,展开了一系列调研考察,并通过省政协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种途径不断建言献策,为守护福建海洋生态环境贡献出了坚实的民盟力量。

真知灼见,方能点绿成金

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5年保持全国首位,被称为全国最“绿”省份。而如何将森林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真正实现点绿成金,是福建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目标的关键问题。

为了找到打开森林这座“聚宝盆”的金钥匙,2021年,民盟盟员齐清琳教授带领由民盟福建省委会、福建省林业局干部及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调研团队开展专题调研。在三明将乐,首批林业碳票刚刚签发,村子里的生态公益林经评估换算成碳减排量,为林农们带来实打实的收入。在南平顺昌,顺昌“森林生态银行”模式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的前提下,收储碎片化的林业资源,切切实实给林农带来了“生态红利”。调研团队一路用足迹和笔墨记录着福建在森林保护和绿色产业上的创新成果,对福建省林业生态和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深度总结,并以这些实践样板为基础,探索完善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经过反复论证和研究,调研团队完成调研报告《探索林业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美百姓富》。2023年,民盟福建省委会再次聚焦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结合乡村绿色产业振兴工作,撰写调研报告《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助力乡村绿色产业振兴》。这两份报告,都提供了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建议,成为推动福建林业生态发展的重要参考。

 

省政协《关于优化森林林分结构,提升我省生态质量的建议》重点提案办理“三结合”座谈会

有数量,更要有质量。过去,林业发展更看重经济效益,虽然森林覆盖率高,但树种结构不合理,多为单树种针叶林,生态效益差,特别是防火、防病虫害能力弱,部分地区还存在竹林不断侵蚀林地的现象。民盟福建省委会注意到了福建省林分结构存在的问题,在2021年与省政协人资环委会、九三学社福建省委会联名提交了《关于优化森林林分结构,提升我省生态质量的建议》提案。提案以真实数据为支撑,指出福建省在树种结构、森林质量、空间分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林分结构顶层设计、分区分类调整林分结构、完善采伐管理、控制资源消耗、强化组织领导等建议。提案一经提交便获得高度重视。同年4月,省政协召开该项提案的办理协调座谈会,民盟福建省委会等提案单位与省林业局、农业农村厅等承办单位进行了深度交流。会议强调,要在现有良好的基础上找短板、找不足,做好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实现森林质量再提升。同年11月,省政协召开该项提案的“三结合”座谈会,强调要持续优化林分结构,做好提案办理的后半篇文章,进一步体现出对该项提案的重视和关注。在各方的推动下,近年来,福建省森林质量不断精准提升,树种结构显著优化,造林树种增至50多个,真正实现了“量质齐升”。

生态经济,要“两条腿”走路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生态保护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在有效利用生态资源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尤其要关注到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潜在消极影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才能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得益彰的路子。

近年来,福建省稳粮惠农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交出了亮眼的答卷。然而,农业生产领域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步凸显,已成为影响福建省生态环境质量提档升级的重要因素,亟待处理好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的关系。2023年,在民盟福建省委会的全力支持下,民盟龙岩市委会组织盟内环保、农业、住建、水利等多位盟员专家开展“构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长效机制”专题调研,力图找到制约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均衡发展的症结所在。

龙岩市的生猪养殖场内,污水处理设备和除臭设备在稳定运转着。养殖场主告诉调研组,当前农户们对污染防治都很重视,也按照规定完善了污染处理环节,但在实践中却矛盾频出。当地养殖场主表示:“农业部门执行的畜禽养殖标准和生态环境部门执行的水质量标准不一致,很难同时满足。”在稻田混养泥鳅鲫鱼、稻田混养虎纹蛙等农业生产基地,农户纷纷向调研组反映,这些“水田养蛙”“稻田养鱼”等项目确实能大大增加水田亩产效益,但生态环境部门认为会造成流域总氮、总磷超标等环境污染问题,农业部门又没有提供相应的环保治理技术。农户们说:“我们也想保护环境,但是缺乏技术指导,我们也束手无策啊。”

在开展座谈时,农业和生态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员与调研组进行了深入交流,两个行业之间的分歧也暴露了出来。两部门关注点不同,沟通协调的渠道有限,在监管、治理等方面缺乏联合发力,这就导致农户们在实际生产中无所适从,既影响了农户们的生产效益,也影响了农村污染防治工作的整体效能。因此,要破解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关键还是要加强农业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的协作,为农户们划定一条合理的生态红线,并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和专业的指导服务。

调研组深入龙岩连城某养殖场调研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情况

在此次调研后,调研组形成了《构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不仅强调了农业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应形成互补力量,综合考虑农业生产任务和生态修复治理目标,同时也提出了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培育农业绿色市场化等具体可行的建议,为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方案。

如今的福建,一片片山林葱郁叠翠,一条条江河追青逐绿。在这幅立体的山水画卷上,有民盟人挥斥方遒的笔墨。前行的路上,福建民盟仍将秉承“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持续擦亮福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为建设生态强省助力赋能。

(本文原刊于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著的《见福——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执笔/陈心茗)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 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