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与祖国统一
日期:2006-01-12 09:37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福建委员会
作者:雷丽霞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之奋斗的目标。邓小平指出:“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2页)。 今年3.20以来,随着有着严重台独倾向的陈水扁采用不光彩的手段再次上台后,台海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台湾岛内台独分子更加猖獗。他们提出2006年制定“新宪”、2008年实行“新宪”的企图,不但给祖国和平统一蒙上阴影,更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制造巨大的障碍。祖国统一大业的任务更加艰巨。
实现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必须依靠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而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都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时期,邓小平强调要把维护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大团结放在突出地位。 1984年在谈到香港问题时,邓小平说:“未来香港特区政府的主要成分是爱国者”,“什么叫爱国者?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要具备这些条件,不管他们相信资本主义,还是相信封建主义,甚至相信奴隶主义,都是爱国者。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1页)。这些论述,突破了社会制度、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局限,赋予了新时期统一战线最广泛的爱国主义本质。
爱国主义具有团结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是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实际上,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台湾同胞心系大陆,坚持抗日。1945年,国民政府收复台湾时,多少台湾同胞流下激动的泪水。即使是现在,主张一个中国立场的台湾同胞还是占绝大多数,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做好台湾人民工作,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我们不但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台湾同胞感受到中国政府的诚意,更感受到“一国两制”是真正为台湾同胞根本利益着想的。
“一国两制”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发展完善。邓小平说:“‘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还不是从香港问题开始的,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1981年国庆前夕叶剑英委员长就台湾问题发表的九条声明,虽然没有概括为‘一国两制’,但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2页)。邓小平指出: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同上,第49页)。邓小平还多次发表讲话,对“一国两制”产生的背景、依据、内容、意义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一国两制”,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尊重历史、尊重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解决国家和平统一问题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正是从国际上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将长期并存的事实出发,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环境的现实出发,既坚持祖国统一的原则,又充分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合情合理,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唯一可行的办法。
“一国两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极大地丰富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可以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现实情况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造。邓小平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把统一战线与祖国统一问题联系起来。“一国两制”是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和平方式也就是统一战线方式。统一战线作为不同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社会力量的政治联盟,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求同存异”。“一国两制”集中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原则,求祖国统一之大同,存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异,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把一切拥护祖国统一、即使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都团结起来,从而推动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由大陆扩展到海外,形成了统一战线的新格局,开辟了统战工作的新领域。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得到了全面贯彻,香港继续保持了繁荣稳定。澳门于1999年12月回归祖国。“一国两制”从伟大构想走向成功的实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原则立场。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这是一种战略考虑”(《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6—87页)。“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可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同上,第31页)。邓小平还多次强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政策还可以比香港问题更宽,他说:“所谓更宽,就是除了解决香港问题的这些政策可以用于台湾以外,还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同上,第86页)。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为打破两岸政治僵局,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建设性主张。他指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
除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外,我们要加强与海外同胞的联系。 我国有几千万海外爱国同胞,遍布世界五大洲。广大海外同胞历来具有强烈的热爱祖国的传统和报效祖国的愿望。他们希望祖国早日统一,期盼中华民族振兴,他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过积极贡献。邓小平明确肯定了广大海外同胞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心向祖国,爱国主义觉悟不断提高,他们在实现统一祖国大业、支援祖国现代化建设和加强国际反霸斗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6页)。
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千百万海外爱国同胞是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扩大国际影响的一支重要力量。邓小平指出:“中国人要振作起来。大陆已经有相当的基础。我们还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希望中国兴旺发达,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8页)。邓小平把发挥几千万海外爱国同胞的作用作为我国一个独特的机遇提出来,并纳入我国大发展的总的战略构想中,深刻地阐明了新形势下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意义。
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加强海外统战工作,巩固和发展同海外有影响的代表人士和重要社团的联系,涉及到党和政府许多部门,涉及到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人民团体,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随着海外统战工作社会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不少工作相互交叉、相互联系,这就需要发挥有关部门和团体各自的功能和优势,有领导、有组织、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工作,形成网络,形成合力。
虽然台海形势波诡云谲,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9页)。“一国两制”在解决港澳问题上取得成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可行性,对解决台湾问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大多具有人才多、层次高、社会影响大以及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侨胞联系广泛等特点,而工商联及海外联谊会等有关团体则更富民间性、灵活性。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海外联谊会等团体在海外统战工作中的作用,支持台湾同胞联谊会、和平统一促进会、黄埔同学会和欧美同学会有效地开展工作。我们相信,有祖国强大的实力做后盾,有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作指导,我们最终将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之奋斗的目标。邓小平指出:“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2页)。 今年3.20以来,随着有着严重台独倾向的陈水扁采用不光彩的手段再次上台后,台海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台湾岛内台独分子更加猖獗。他们提出2006年制定“新宪”、2008年实行“新宪”的企图,不但给祖国和平统一蒙上阴影,更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制造巨大的障碍。祖国统一大业的任务更加艰巨。
实现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必须依靠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而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都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时期,邓小平强调要把维护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大团结放在突出地位。 1984年在谈到香港问题时,邓小平说:“未来香港特区政府的主要成分是爱国者”,“什么叫爱国者?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要具备这些条件,不管他们相信资本主义,还是相信封建主义,甚至相信奴隶主义,都是爱国者。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1页)。这些论述,突破了社会制度、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局限,赋予了新时期统一战线最广泛的爱国主义本质。
爱国主义具有团结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是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实际上,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台湾同胞心系大陆,坚持抗日。1945年,国民政府收复台湾时,多少台湾同胞流下激动的泪水。即使是现在,主张一个中国立场的台湾同胞还是占绝大多数,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做好台湾人民工作,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我们不但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台湾同胞感受到中国政府的诚意,更感受到“一国两制”是真正为台湾同胞根本利益着想的。
“一国两制”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发展完善。邓小平说:“‘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还不是从香港问题开始的,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1981年国庆前夕叶剑英委员长就台湾问题发表的九条声明,虽然没有概括为‘一国两制’,但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2页)。邓小平指出: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同上,第49页)。邓小平还多次发表讲话,对“一国两制”产生的背景、依据、内容、意义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一国两制”,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尊重历史、尊重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解决国家和平统一问题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正是从国际上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将长期并存的事实出发,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环境的现实出发,既坚持祖国统一的原则,又充分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合情合理,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唯一可行的办法。
“一国两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极大地丰富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可以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现实情况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造。邓小平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把统一战线与祖国统一问题联系起来。“一国两制”是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和平方式也就是统一战线方式。统一战线作为不同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社会力量的政治联盟,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求同存异”。“一国两制”集中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原则,求祖国统一之大同,存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异,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把一切拥护祖国统一、即使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都团结起来,从而推动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由大陆扩展到海外,形成了统一战线的新格局,开辟了统战工作的新领域。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得到了全面贯彻,香港继续保持了繁荣稳定。澳门于1999年12月回归祖国。“一国两制”从伟大构想走向成功的实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原则立场。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这是一种战略考虑”(《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6—87页)。“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可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同上,第31页)。邓小平还多次强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政策还可以比香港问题更宽,他说:“所谓更宽,就是除了解决香港问题的这些政策可以用于台湾以外,还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同上,第86页)。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为打破两岸政治僵局,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建设性主张。他指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
除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外,我们要加强与海外同胞的联系。 我国有几千万海外爱国同胞,遍布世界五大洲。广大海外同胞历来具有强烈的热爱祖国的传统和报效祖国的愿望。他们希望祖国早日统一,期盼中华民族振兴,他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过积极贡献。邓小平明确肯定了广大海外同胞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心向祖国,爱国主义觉悟不断提高,他们在实现统一祖国大业、支援祖国现代化建设和加强国际反霸斗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6页)。
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千百万海外爱国同胞是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扩大国际影响的一支重要力量。邓小平指出:“中国人要振作起来。大陆已经有相当的基础。我们还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希望中国兴旺发达,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8页)。邓小平把发挥几千万海外爱国同胞的作用作为我国一个独特的机遇提出来,并纳入我国大发展的总的战略构想中,深刻地阐明了新形势下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意义。
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加强海外统战工作,巩固和发展同海外有影响的代表人士和重要社团的联系,涉及到党和政府许多部门,涉及到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人民团体,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随着海外统战工作社会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不少工作相互交叉、相互联系,这就需要发挥有关部门和团体各自的功能和优势,有领导、有组织、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工作,形成网络,形成合力。
虽然台海形势波诡云谲,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9页)。“一国两制”在解决港澳问题上取得成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可行性,对解决台湾问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大多具有人才多、层次高、社会影响大以及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侨胞联系广泛等特点,而工商联及海外联谊会等有关团体则更富民间性、灵活性。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海外联谊会等团体在海外统战工作中的作用,支持台湾同胞联谊会、和平统一促进会、黄埔同学会和欧美同学会有效地开展工作。我们相信,有祖国强大的实力做后盾,有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作指导,我们最终将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