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派工作机制,不断扩大民盟社会影响力
日期:2013-03-28 16:36
来源:李桂娟
社会影响力是一个组织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直接体现,一方面,这个组织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越大,其社会影响力也越大,这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社会舆论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其社会影响力,这是外因,起推动或阻碍作用。
近年来,随着《同舟共济》、《民主之澜》、《黄炎培》等电视连续剧和《建国大业》、《解放》等电影在全国公映,民盟等民主党派逐渐被社会公众了解和认识,民主党派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但就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来看,这种外部宣传还很不够,表现在宣传题材少、手段少、作品少,范围窄,在基层,甚至在一些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有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民主党派,创造更加优良的宣传民主党派氛围,提高民主党派社会影响力的任务还很艰巨。
中共厦门市委、市委统战部高度重视对民主党派的宣传,每年召集市委宣传部、对口媒体联系人召开座谈会,沟通一年来各党派报道点,今年借党派换届交接之际,在《厦门日报》集中宣传报道各党派在近几年来围绕厦门大局和中心,积极履职的亮点,为扩大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厦门民盟作为一个以教育、科技、文化为主界别的参政党,社会影响力是其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履行职能的重要条件。盟市委领导带领全市盟员创新党派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强大提高民盟影响力的内在要素。随着一系列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厦门民盟的社会影响力也日益提高。
一、创新参政议政方式,拓展参政议政平台,不断提高民盟社会影响力。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是民主党派安生立命之本,也是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的主要途经。
创新课题调研新机制,形成“三级”调研网络,全方位扩大厦门民盟的影响力。课题调研是参政议政的基础性工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的深度广度决定了提出的意见建议的质量,而意见建议的质量决定话语权的大小,因此围绕各方关注点选准话题,开展深入的调研,提交高质量的报告是扩大党派社会影响力的前提。组织盟内专家学者等精英承接省盟、市政协、市委统战部、政府职能部门课题,在高层扩大厦门民盟的影响,近年来,盟市委承接省盟的“中小学学生体质状况的调研”、“我国师范的现状及对策”、“福建省保障性住房的现状及对策”分别代表省盟参加全国、福建省的发言,《厦门“金包银”发展模式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建议》得到中央的重视,六部委联合来厦开展调研,并对我们基层盟员给予肯定,在国家、省级部门提高了厦门民盟的影响力。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确立30个重点课题,全年召集政府各职能部门召开60场左右座谈会,收集各部门的意见建议,并在两会上反映,有些重要的、时效性强的及时通过专报件形式报相关领导和部门,在市级各部门扩大了民盟的影响。2007年,盟市委与市建设局联合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课题调研,盟市委组织专家学者广泛调研,反复认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专报,并通过政协大会口头发言,提案等形式呼吁,直接促成了市数字化城管领导小组成立,数字化城管的试点,如今“数字化城管”在全市全面铺开,人们一提到数字化城管,马上就联想 到民盟。《尽快建立我市废弃节能灯回收及循环利用体系》的建议直接促成厦门废弃节能灯处理基地的建立,党派提出的建议第一次列入市级重大项目。市交通委、旅游局等许多政府职能部门主动联系民盟,联合开展调研。针对基层实际,着力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盟市委带领基层组织与区、街道等单位开展专题调研,《打造梧村商圈的建议》、《岛内东部三旧改造的对策建议》等课题解剖基层问题,专家把脉,媒体助力,党派渠道反映,很好的解决了基层的问题,扩大了民盟在基层的影响力。
完善议政机制,创新议政新形式,深层次扩大民盟社会影响力。议政周活动不仅能让每一个盟员享有议政的权利,还能收集更多好的建议,同时,锻炼了参政议政队伍,是一项多赢的参政议政方式,也得到多方的肯定。 2011年,民盟厦大总支与翔安支部、谈、同安支部联合开展议政活动,来自民盟的领导、专家、学者和翔安区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及区经贸局、科技局、文体局等职能部门共50多人集聚一堂就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翔安文化遗产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听取民盟的意见和建议。民盟的专家学者与职能部门沟通交流,增进了基层对民盟认识。为使参政参到关键处,议政议到点子上,我们今年走访各区统战部,了解基层需要解决的问题,汇聚盟内智慧,深入调研,根据不同区的实际情况,确立不同的联合议政的选题,组织多个专门委员会与支部开展联合议政活动,得到各区职能部门的拥护,既提高了民盟参政议政的实效性,又扩大了民盟在基层的影响力。
创新提案办理跟踪机制,以着力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扩大民盟的影响力。“两会”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提交提案是履职的主要手段,民盟厦门市委创新提案办理沟通及跟踪机制,改变文来文往、纸上谈兵的怪现象,变被动为主动,以提案办理为挈机,抓落实,解决具体实际问题。2012年,盟市委在市政协大会上提交了“关于尽快解决华侨中学教学用地”和“关于调整岛内东部基督教堂用地问题的建议”两个关于用地问题的提案,这两个案例具体但很难办,为使问题得到解决,我们改变沟通方式,召集提案办理单位、与提案相关的单位到现场考察、及时座谈,共同提出解决办法,针对难点,进一步跟踪调研,直至问题的解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帮助部门解决了实际问题,也扩大了民盟的影响。
创新反映社情民意渠道,以为民办实事来扩大民盟影响力。立盟为公,执政为民。不仅要及时反映来自盟员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也要解决来自盟外的关乎百姓利益的问题。这是民盟精神的要求。近年来,我们通过专报件、信息、组织盟内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视察调研等方式及时呼吁,提交了《厦门市东海域文昌鱼保护刻不容缓》、《关于尽快解决莲龙小学就学难而产生的家校矛盾的建议》、《关于立即停止湖边水库咖啡一条街项目审批的呼吁》、《关于加强厦门同安湾鳄鱼屿保护的建议》等来自盟内外普通百姓反映的问题,在百姓中扩大了民盟的影响力。
二、创新活动方式,扩大活动空间,不断提高民盟社会影响。
活动是党派活力和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民盟厦门市委创新活动方式,以活动为抓手,发挥教育、科技、文化主界别的优势,增强吸引力、凝聚力,从而提高社会影响力。
精心策划系列活动,持续扩大民盟社会影响力。一次活动的影响是暂时的,而系列活动的影响是持续的。近年来,盟市委发挥文化界别的优势,连续开展“鼓浪屿文化与发展”论坛系列活动、“鼓浪屿一日”、“鼓浪屿建筑与艺术”、“鼓浪屿建筑与生活”、“厦门大街小巷”等摄影比赛活动,每年活动不仅吸引海内外关心、热爱厦门和鼓浪屿的人士参与讨论,参与比赛,而且摄影作品的巡回展示,吸引了无数海内外人士的关注。一方面,体现了民盟为宣传厦门,为鼓浪屿申遗所做的实事,另一方面扩大了民盟的影响力,许多人是通过这些活动了解民盟的,有些还加入了民盟。
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以界别的优势推动民盟影响力的扩大。专家学者是党派重要的资源,厦门民盟不仅拥有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专家学者,还有拥有海洋、环保等方面的专家,为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长期开展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医改等专题研讨活动,结合厦门民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举办了筼筜湖综合治理、发展蓝色经济,PM2、5与环境健康等系列研讨,活动吸引了许多盟外的同行及行政部门参与,有形的活动带来了无形的影响力。
三、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拓宽对外宣传渠道,不断提高民盟社会影响力。
加强民主党派的宣传工作不仅是为履行职能服务的需要,同时对于动员全社会了解党派,重视和支持统一战线工作,优化多党合作的舆论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民盟市委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社会对民盟的了解越来越多,主动要求加入盟组织的对象也日益俱增,说明其影响力在提高。
领导、骨干示范表率,主动扩大影响。近年来,厦门民盟形成了一批老中青结合的“宣传明星”,他们不仅是民盟推出的采访对象,也是媒体、电视、广播寻找的对象。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朱奖怀副主委接受电视及平面媒体采访超过60次,林地球教授也成了本市各大媒体的座上宾,仅《海峡导报》对他的采访报道就超过40篇次。据不完全统计,厦门民盟每年有160多人次接受省市平面媒体、电台、广播的采访。
盟市委领导、盟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民盟骨干,积极履职,起模范带头作用。去年,厦门市召开水价听证会,厦门民盟的陈维加和朱奖怀两位专职副主委分别是唯一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会上,他们认真分析论证,提出了水价不能上涨的理由,最终,厦门水价维持原价。这次听证会再次正面展现了民盟的良好形象。
报送交流内部刊物,全面扩大影响。《厦门民盟》全面记载反映厦门民盟各级组织、广大盟员履职状况,组织活动、组织建设,盟员风采等内容,是全方位集中展示厦门民盟的重要刊物。盟市委从有限的经费中拨出专款,每期即时邮寄刊物到每位盟员手中,同时给各级与党派有关的党委、政府、政协、高校及兄弟党派赠阅,不仅对内宣传了民盟,在社会上也扩大了民盟影响。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借势扩大影响。借助于厦门市委、市委统战部对民主党派宣传创造的良好外部环境,民盟市委积极主动加强与各媒体的沟通、互动,借势扩大民盟的影响。一是用好媒体集中宣传平台。每年的两会、党派换届及重大、重要事件或人物等是媒体集中宣传党派的好时机,我们找准话题,选准对象,备足材料,提前介入,良性互动,取得了好的效果,民盟电视上影像多、报纸上文章多、广播里声音多;二是有计划主动策划报道宣传点。在课题调研、专题研讨、提案沟通办理等参政议政及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我们策划一些话题,特意邀请媒体参与,取得很好的效果。去年,盟市委率先与新浪微博、台海宽频等新媒体联合策划就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厦金旅游等专题采访活动,并现场播报。近年来,每年在厦门平面媒体上有150多篇有关盟务的报道,几十期的电视报道和电台报道,如今许多媒体主动联系盟组织和盟内的专家接受采访,媒体和民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同舟共济》、《民主之澜》、《黄炎培》等电视连续剧和《建国大业》、《解放》等电影在全国公映,民盟等民主党派逐渐被社会公众了解和认识,民主党派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但就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来看,这种外部宣传还很不够,表现在宣传题材少、手段少、作品少,范围窄,在基层,甚至在一些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有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民主党派,创造更加优良的宣传民主党派氛围,提高民主党派社会影响力的任务还很艰巨。
中共厦门市委、市委统战部高度重视对民主党派的宣传,每年召集市委宣传部、对口媒体联系人召开座谈会,沟通一年来各党派报道点,今年借党派换届交接之际,在《厦门日报》集中宣传报道各党派在近几年来围绕厦门大局和中心,积极履职的亮点,为扩大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厦门民盟作为一个以教育、科技、文化为主界别的参政党,社会影响力是其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履行职能的重要条件。盟市委领导带领全市盟员创新党派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强大提高民盟影响力的内在要素。随着一系列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厦门民盟的社会影响力也日益提高。
一、创新参政议政方式,拓展参政议政平台,不断提高民盟社会影响力。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是民主党派安生立命之本,也是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的主要途经。
创新课题调研新机制,形成“三级”调研网络,全方位扩大厦门民盟的影响力。课题调研是参政议政的基础性工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的深度广度决定了提出的意见建议的质量,而意见建议的质量决定话语权的大小,因此围绕各方关注点选准话题,开展深入的调研,提交高质量的报告是扩大党派社会影响力的前提。组织盟内专家学者等精英承接省盟、市政协、市委统战部、政府职能部门课题,在高层扩大厦门民盟的影响,近年来,盟市委承接省盟的“中小学学生体质状况的调研”、“我国师范的现状及对策”、“福建省保障性住房的现状及对策”分别代表省盟参加全国、福建省的发言,《厦门“金包银”发展模式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建议》得到中央的重视,六部委联合来厦开展调研,并对我们基层盟员给予肯定,在国家、省级部门提高了厦门民盟的影响力。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确立30个重点课题,全年召集政府各职能部门召开60场左右座谈会,收集各部门的意见建议,并在两会上反映,有些重要的、时效性强的及时通过专报件形式报相关领导和部门,在市级各部门扩大了民盟的影响。2007年,盟市委与市建设局联合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课题调研,盟市委组织专家学者广泛调研,反复认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专报,并通过政协大会口头发言,提案等形式呼吁,直接促成了市数字化城管领导小组成立,数字化城管的试点,如今“数字化城管”在全市全面铺开,人们一提到数字化城管,马上就联想 到民盟。《尽快建立我市废弃节能灯回收及循环利用体系》的建议直接促成厦门废弃节能灯处理基地的建立,党派提出的建议第一次列入市级重大项目。市交通委、旅游局等许多政府职能部门主动联系民盟,联合开展调研。针对基层实际,着力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盟市委带领基层组织与区、街道等单位开展专题调研,《打造梧村商圈的建议》、《岛内东部三旧改造的对策建议》等课题解剖基层问题,专家把脉,媒体助力,党派渠道反映,很好的解决了基层的问题,扩大了民盟在基层的影响力。
完善议政机制,创新议政新形式,深层次扩大民盟社会影响力。议政周活动不仅能让每一个盟员享有议政的权利,还能收集更多好的建议,同时,锻炼了参政议政队伍,是一项多赢的参政议政方式,也得到多方的肯定。 2011年,民盟厦大总支与翔安支部、谈、同安支部联合开展议政活动,来自民盟的领导、专家、学者和翔安区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及区经贸局、科技局、文体局等职能部门共50多人集聚一堂就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翔安文化遗产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听取民盟的意见和建议。民盟的专家学者与职能部门沟通交流,增进了基层对民盟认识。为使参政参到关键处,议政议到点子上,我们今年走访各区统战部,了解基层需要解决的问题,汇聚盟内智慧,深入调研,根据不同区的实际情况,确立不同的联合议政的选题,组织多个专门委员会与支部开展联合议政活动,得到各区职能部门的拥护,既提高了民盟参政议政的实效性,又扩大了民盟在基层的影响力。
创新提案办理跟踪机制,以着力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扩大民盟的影响力。“两会”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提交提案是履职的主要手段,民盟厦门市委创新提案办理沟通及跟踪机制,改变文来文往、纸上谈兵的怪现象,变被动为主动,以提案办理为挈机,抓落实,解决具体实际问题。2012年,盟市委在市政协大会上提交了“关于尽快解决华侨中学教学用地”和“关于调整岛内东部基督教堂用地问题的建议”两个关于用地问题的提案,这两个案例具体但很难办,为使问题得到解决,我们改变沟通方式,召集提案办理单位、与提案相关的单位到现场考察、及时座谈,共同提出解决办法,针对难点,进一步跟踪调研,直至问题的解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帮助部门解决了实际问题,也扩大了民盟的影响。
创新反映社情民意渠道,以为民办实事来扩大民盟影响力。立盟为公,执政为民。不仅要及时反映来自盟员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也要解决来自盟外的关乎百姓利益的问题。这是民盟精神的要求。近年来,我们通过专报件、信息、组织盟内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视察调研等方式及时呼吁,提交了《厦门市东海域文昌鱼保护刻不容缓》、《关于尽快解决莲龙小学就学难而产生的家校矛盾的建议》、《关于立即停止湖边水库咖啡一条街项目审批的呼吁》、《关于加强厦门同安湾鳄鱼屿保护的建议》等来自盟内外普通百姓反映的问题,在百姓中扩大了民盟的影响力。
二、创新活动方式,扩大活动空间,不断提高民盟社会影响。
活动是党派活力和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民盟厦门市委创新活动方式,以活动为抓手,发挥教育、科技、文化主界别的优势,增强吸引力、凝聚力,从而提高社会影响力。
精心策划系列活动,持续扩大民盟社会影响力。一次活动的影响是暂时的,而系列活动的影响是持续的。近年来,盟市委发挥文化界别的优势,连续开展“鼓浪屿文化与发展”论坛系列活动、“鼓浪屿一日”、“鼓浪屿建筑与艺术”、“鼓浪屿建筑与生活”、“厦门大街小巷”等摄影比赛活动,每年活动不仅吸引海内外关心、热爱厦门和鼓浪屿的人士参与讨论,参与比赛,而且摄影作品的巡回展示,吸引了无数海内外人士的关注。一方面,体现了民盟为宣传厦门,为鼓浪屿申遗所做的实事,另一方面扩大了民盟的影响力,许多人是通过这些活动了解民盟的,有些还加入了民盟。
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以界别的优势推动民盟影响力的扩大。专家学者是党派重要的资源,厦门民盟不仅拥有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专家学者,还有拥有海洋、环保等方面的专家,为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长期开展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医改等专题研讨活动,结合厦门民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举办了筼筜湖综合治理、发展蓝色经济,PM2、5与环境健康等系列研讨,活动吸引了许多盟外的同行及行政部门参与,有形的活动带来了无形的影响力。
三、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拓宽对外宣传渠道,不断提高民盟社会影响力。
加强民主党派的宣传工作不仅是为履行职能服务的需要,同时对于动员全社会了解党派,重视和支持统一战线工作,优化多党合作的舆论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民盟市委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社会对民盟的了解越来越多,主动要求加入盟组织的对象也日益俱增,说明其影响力在提高。
领导、骨干示范表率,主动扩大影响。近年来,厦门民盟形成了一批老中青结合的“宣传明星”,他们不仅是民盟推出的采访对象,也是媒体、电视、广播寻找的对象。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朱奖怀副主委接受电视及平面媒体采访超过60次,林地球教授也成了本市各大媒体的座上宾,仅《海峡导报》对他的采访报道就超过40篇次。据不完全统计,厦门民盟每年有160多人次接受省市平面媒体、电台、广播的采访。
盟市委领导、盟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民盟骨干,积极履职,起模范带头作用。去年,厦门市召开水价听证会,厦门民盟的陈维加和朱奖怀两位专职副主委分别是唯一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会上,他们认真分析论证,提出了水价不能上涨的理由,最终,厦门水价维持原价。这次听证会再次正面展现了民盟的良好形象。
报送交流内部刊物,全面扩大影响。《厦门民盟》全面记载反映厦门民盟各级组织、广大盟员履职状况,组织活动、组织建设,盟员风采等内容,是全方位集中展示厦门民盟的重要刊物。盟市委从有限的经费中拨出专款,每期即时邮寄刊物到每位盟员手中,同时给各级与党派有关的党委、政府、政协、高校及兄弟党派赠阅,不仅对内宣传了民盟,在社会上也扩大了民盟影响。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借势扩大影响。借助于厦门市委、市委统战部对民主党派宣传创造的良好外部环境,民盟市委积极主动加强与各媒体的沟通、互动,借势扩大民盟的影响。一是用好媒体集中宣传平台。每年的两会、党派换届及重大、重要事件或人物等是媒体集中宣传党派的好时机,我们找准话题,选准对象,备足材料,提前介入,良性互动,取得了好的效果,民盟电视上影像多、报纸上文章多、广播里声音多;二是有计划主动策划报道宣传点。在课题调研、专题研讨、提案沟通办理等参政议政及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我们策划一些话题,特意邀请媒体参与,取得很好的效果。去年,盟市委率先与新浪微博、台海宽频等新媒体联合策划就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厦金旅游等专题采访活动,并现场播报。近年来,每年在厦门平面媒体上有150多篇有关盟务的报道,几十期的电视报道和电台报道,如今许多媒体主动联系盟组织和盟内的专家接受采访,媒体和民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