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网站!

中国艺术报:以福建独特“福”文化优势,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以福建省政协为例
日期:2023-12-22 10:15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以福建独特“福”文化优势,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

——以福建省政协为例

李 雪

“福”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汉字之一,早在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我国自古就有崇福、尚福、祈福、盼福的传统。“福”不仅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在中国本土孕育发展起来的民俗文化。

福建,自古就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之地,朱子文化、闽南文化、闽都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海丝文化、华侨文化等在此交相辉映,却都围绕着共同的精神内核——“福”文化。可以说,作为全国唯一以“福”冠名的省份,福建是一个纳百祥、聚万福之地,更是中华传统“福”文化的传承样本。

同时,福建还是统战工作大省、政协工作大省,在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和维护“一国两制”实践中,肩负着更为重要、更为特殊的职责。众所周知,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闽台两地自然形成了极为密切的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关系。“福”文化是闽台“文缘相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间信仰为主要载体的闽台“福”文化,明显地形成了一体同构的关系。人民政协因团结而生、依团结而存、靠团结而兴,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福建政协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组织,近年来,连续组织有关“福”文化的协商议政活动,履行好职责使命,促进“五大关系”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共识、汇聚磅礴伟力。

笔者作为福建省政协委员,有幸多次参与福建省政协专题协商会和调研活动,并在省政协全会上进行大会发言。为更好发挥福建政协特色优势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可依托台港澳侨专门委员会优势,在更高水平上打响“福”文化品牌,促进闽台“福”文化交流,赋能高质量发展。

通过政协参政议政,以深化“福”文化内涵挖掘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

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着力提升协商议政质量,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人民政协“不靠说了算,而靠说得对”,在“说得对”上要下真功夫实功夫。我们通过调研、考察、民主监督,深入挖掘“福”文化背后的故事,进一步提炼“福”文化的当代价值意义,解读“福”文化丰富的内涵底蕴,发现“福”文化以独特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导向,成为福建人民的文化追求。这种文化传承延续的力量,使福建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定信念,发挥“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互助合作,共克时艰。然而,我们也发现,长期以来“福”文化的内涵和独特性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展示,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挖潜。经过分析论证,我们在福建政协专题协商会上提出,以“福”文化“串珠成链” ,将朱子文化、红色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特色文化有机串联起来,形成更有历史纵深感、传承延续性和对外辐射力的“福”文化,进一步打造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精神纽带。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采纳。

协商成果的转化,有力助推福建充分利用“福”文化资源,发展手工艺、旅游、表演艺术等“福”文化产业,为地区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合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推动“福”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产业体系。积极推动“福”文化产品的开发,贴近当前文化偏好与社会流行,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围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海丝文化等特色福建文化,以福建人、事、史、地、物等福元素为题材,开发帆布袋、“福”文化形象娃娃、徽章等“福”文化产品,让“福”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打造出具有福建形象特色的“福”文化IP,不断提升“福”文化形象IP的美誉度和亲和力,让“福”文化形象IP深入人心、融入日常生活。通过文化创意,推动“福”文化IP转化,盘活“福”文化资源,有效促进IP转化和全价值链提升。将“福”文化IP深度融入旅游品牌,积极培育“福”文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福建特色旅游产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让他们在旅游的同时感受“福”文化的魅力与内涵。积极开发“福的故事”文化旅游线路图,将全省各地知名的“福”文化旅游景点串联,设置“福气打卡点”并广泛推广,同时借鉴支付宝集“五福”做法集齐福气值即可获奖,让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探索发现“福”文化资源,培育特色凸显的“游福”文化“风景线”。

通过政协凝聚共识,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意识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部署,并对人民政协提出了“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的实践要求,这是新时代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大实践指引。福建省政协通过组织“福”文化调研、协商议政等,深度充分探讨,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共同意志,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比如,福建省政协委员在深入联系界别群众时发现,“家国同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人所追求的不仅是个体小我、小家的“福”,同时也追求国家层面的“福”。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一直是老百姓热切期盼的生活,天下大同更是中华民族的追求与梦想。而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为此,我们建议,首先要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加强以“福”文化为核心,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协商议政;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民众参与感,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享有更加充实、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参与体验感,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打造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休闲娱乐空间,推动“福”文化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加快建设“福”文化博物馆、主题街区等“福”文化共享空间,为界别群众提供了解和学习“福”文化的场所,让界别群众沉浸式体验“福”文化的魅力;充分发掘乡村传统民俗、民间工艺和农耕文化,以文化创意介入乡村空间美学重构和产业融合,有力推动乡村旅游业和创意农业的发展,带动“文、旅、农”产业融合,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助力乡土风俗重焕生机,为农民带来切实收入。通过一系列面向社会广泛凝聚共识的具体行动,界别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强了,向外辐射至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同心圆才会像涟漪一样荡漾扩散开去。

通过政协对外交往,以向世界讲好“福”文化故事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

开展对外交流交往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福”文化具有丰厚积淀的基因文化,是贯穿福建悠久历史的文明根基和精神印记,发挥人民政协对外交往职能,讲好“福”文化的福建故事,传递“福”文化的福建声音,推动“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有效渠道。

我们为此建议:第一,通过构建新媒体平台、加强国际传媒交流、推动“福”文化产品输出等方式,将“福”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传递给全球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福建的文化价值。第二,顺应世界范围的汉语与汉学热潮,与央视、微博、抖音等国内外知名平台进行合作,通过这些平台的巨大影响力,有效地将“福”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第三,开展“福”文化主题台港澳青年考察体验交流,邀请台港澳青年来福建考察,带他们深入了解福建的历史文化、传统艺术和现代发展,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向他们传递“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更好地认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福建还是一个信仰多元的地区,民间信仰在福建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将“福”文化融入民间信仰交流之中,能进一步拓展“福”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渠道。比如,依托福建海丝核心区优势,将“福”文化与海丝文化相结合,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福建文化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海丝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来福建感受“福”文化的魅力,加强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福”文化国际影响力,更好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

[本文刊登于2023年12月20日《中国艺术报》第6版,系2023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特别委托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项目“发挥福建政协特点优势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FJ2023TWZX003),作者李雪系十三届福建省政协委员、民盟福建省委会常委、集美大学教授、福建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 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