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方寸之间抒大义——改革开放40周年多党合作有感
日期:2018-11-19 09:27
来源:陈建通
我的入盟几乎与改革开放同行。站在新时代,回首近四十年的盟路心旅,身为地级市民盟组织主委,对于多党合作,我或许有着比他人更深刻的感悟和更真切的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同样有着值得铭记的历史和不能忘却的初心。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从“五一口号”到“新型政党制度”,至今整整70年了。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深根植在中国广阔无垠的土地上,蓬勃发展。
1982年,中共十二大把多党合作的“八字方针”发展为“十六字方针”,形成多党合作制度长期发展的格局;1989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首次提出了参政党概念;199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写入报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5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颁布,多党合作步入法制化轨道;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开启了多党合作制度的新篇章。
《大道——多党合作历史记忆和时代心声》这本书,2017年9月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联合编写出版,全书没有宏大叙事,也没有大道理,而是一个个图文并茂的鲜活故事,用真挚的讲述和生动的解读,集中展现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的光辉历程,充分表达了在新征程中各民主党派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坚定信念。书中那些难忘的历史记忆、真挚的时代心声和细腻如画的场景,带给我的是强烈的共鸣。
在我的成长中,总有一缕阳光沐浴着我。我于1983年5月参加民盟,在民盟泉州市委会机关工作17年,随后调任副区长、区人大副主任并兼任市委会副主委10年,最后担任市委会专职主委近7年。从普通干部到市委会主委,我先后经历了泉州升格为地级市和十二任市委书记、八任统战部部长、八届市委会及四位主委。我深感,是民盟锤炼了我,是党培养了我,是时代滋润了我,是多党合作涵养了我。
还清晰地记得,1989年12月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后,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1990年第一期民主党派中层干部培训班”,主委因其他原因无法参加,我以市委会宣传部普通干部的身份代表主委参加。学习过程中,我被推荐作交流发言,说实话,平时在机关工作几乎没有讲话的机会,我是在充分准备后充满自信地走上讲台作发言的,针对《意见》谈感想、悟体会、提建议。不曾想,因为我的发言表现,让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深深记住了我。更让我感动的是,因为工作任务需要,培训一结束我就急于赶回泉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知道后派车亲自送我到车站。这份感动犹如一缕阳光,令我至今铭记在心,无法忘却,并温暖着我前行。
在后来的成长中,从推荐担任副区长到市委会专职主委,我感受到是,党委政府对民主党派成员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党委部门,不仅关注民主党派干部成长、成才,而且也实实在在为我们创造了施展的舞台。
在联合调研中,感受着“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有这样两次调研,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初心。
今年8月,远赴香港参加活动的市委统战部部长,在新闻中了解到厦门市即将试行课后延时服务。在回来第二天,他专门安排了一次与民盟市委会领导的谈话,特别点题课后延时服务。课后延时服务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事关万千群众。为做好这项工作,统战部把群众利益放心上,全程参与,协调调研,组织座谈,走访部门,提出建议。这期间,部长还多次与我探讨此事。以政党协商建议上报后,迅速得到了统战部部长、市长和市委书记的批示,以信息上报后还被省委专报件采用。
还有一次,市委统战部组织民主党派联合开展在泉台资企业情况调研,我作为调研组成员全程参加,并被指定负责执笔撰写调研报告。当时,统战部部长指出,如何让台资企业服务泉州这个对台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我们的调研很重要,不仅要发现问题、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分析问题、提出有效建议,才能保证调研报告的质量。此次调研,我们邀请民主党派参与,也是发现和培养民主党派干部的一次尝试。我本以为只要专心撰写好调研报告,调研组的同志认为我对调研情况和调研报告最为熟悉,调研汇报会大力推荐我这个普通干部去作汇报,这着实让我有点受宠若惊。也就是这样一次调研,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党委调研工作的务实作风和大胆让民主党派干部展示才华的作为。
重建民主党派大楼,始终充满着支持和信念。1988年之前,泉州三个党派二三十个干部挤在玉犀巷的一层小平房办公,对面就是泉州市房屋管理所。有位台胞办事看到这个情况后说,“中共的办公是在大楼,民主党派的办公却是在小平房,这如何体现多党合作?”这句话触动了我们几个党派,得知这个情况我们向统战部和市委反映并建议能否在原址上新建民主党派大楼后,立刻得到了党委的积极响应,并全额财政支持大楼重建。
重建民主党派大楼是一件大事,由谁负责呢?后来,党委经过考虑,毅然将这个重任就交由民盟来牵头。民主党派大楼从动工到入驻,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不得到党委和各部门的倾力支持。
一个同心工程,让涓涓细流汇成了大海。2017年,为补齐民生短板,泉州市统一战线谋划筹集1亿元,支持泉州市第一医院病房大楼“同心楼”等项目建设。一开始,看到这个数额让很多人咂舌,有的人的第一反应是:“太难了!”但人们不会想到,短短几个月,包括我们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爱心人士,自愿捐资、慷慨解囊,捐资数额竟超过1.6亿元。涓涓细流成大海,这样的奇迹,无不让我们为之动容。
筹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各地统战部门及主官勇挑重担,四处奔走,远赴全国各地商协会和海内外走访动员、筹措爱心善款。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创造了这个奇迹。这其中,以泉州八个民主党派市委会名义的捐资近300万。我们民盟,在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全市各级盟组织和盟员积极行动,共向同心工程捐款50万元。还发起举办了“大爱盟心,圆梦同行——泉州民盟书画家公益义捐作品展”,收到盟员书画家无偿捐献书画作品63幅,收到热心盟员的捐赠款30.2万元。这也是泉州建盟以来,以市委会名义捐出最多的善款。
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在泉州,这个正在进行中的同心工程,已经具化为“统一战线成员与中国共产党同心、与泉州人民同心”,并谱写着一个个大爱无言、朴实无华的动人故事。
方寸之间有真情,方寸之间见担当,方寸之间展大义。在我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抒写在这方寸之间,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彰显中华民族天下为公、兼容并蓄等优秀传统文化,更将继往开来,扬帆奋进,也将让我们深刻融入到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伟大实践中。
(陈建通,泉州市人大常委,民盟泉州市委会专职主委)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同样有着值得铭记的历史和不能忘却的初心。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从“五一口号”到“新型政党制度”,至今整整70年了。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深根植在中国广阔无垠的土地上,蓬勃发展。
1982年,中共十二大把多党合作的“八字方针”发展为“十六字方针”,形成多党合作制度长期发展的格局;1989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首次提出了参政党概念;199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写入报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5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颁布,多党合作步入法制化轨道;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开启了多党合作制度的新篇章。
《大道——多党合作历史记忆和时代心声》这本书,2017年9月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联合编写出版,全书没有宏大叙事,也没有大道理,而是一个个图文并茂的鲜活故事,用真挚的讲述和生动的解读,集中展现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的光辉历程,充分表达了在新征程中各民主党派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坚定信念。书中那些难忘的历史记忆、真挚的时代心声和细腻如画的场景,带给我的是强烈的共鸣。
在我的成长中,总有一缕阳光沐浴着我。我于1983年5月参加民盟,在民盟泉州市委会机关工作17年,随后调任副区长、区人大副主任并兼任市委会副主委10年,最后担任市委会专职主委近7年。从普通干部到市委会主委,我先后经历了泉州升格为地级市和十二任市委书记、八任统战部部长、八届市委会及四位主委。我深感,是民盟锤炼了我,是党培养了我,是时代滋润了我,是多党合作涵养了我。
还清晰地记得,1989年12月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后,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1990年第一期民主党派中层干部培训班”,主委因其他原因无法参加,我以市委会宣传部普通干部的身份代表主委参加。学习过程中,我被推荐作交流发言,说实话,平时在机关工作几乎没有讲话的机会,我是在充分准备后充满自信地走上讲台作发言的,针对《意见》谈感想、悟体会、提建议。不曾想,因为我的发言表现,让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深深记住了我。更让我感动的是,因为工作任务需要,培训一结束我就急于赶回泉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知道后派车亲自送我到车站。这份感动犹如一缕阳光,令我至今铭记在心,无法忘却,并温暖着我前行。
在后来的成长中,从推荐担任副区长到市委会专职主委,我感受到是,党委政府对民主党派成员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党委部门,不仅关注民主党派干部成长、成才,而且也实实在在为我们创造了施展的舞台。
在联合调研中,感受着“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有这样两次调研,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初心。
今年8月,远赴香港参加活动的市委统战部部长,在新闻中了解到厦门市即将试行课后延时服务。在回来第二天,他专门安排了一次与民盟市委会领导的谈话,特别点题课后延时服务。课后延时服务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事关万千群众。为做好这项工作,统战部把群众利益放心上,全程参与,协调调研,组织座谈,走访部门,提出建议。这期间,部长还多次与我探讨此事。以政党协商建议上报后,迅速得到了统战部部长、市长和市委书记的批示,以信息上报后还被省委专报件采用。
还有一次,市委统战部组织民主党派联合开展在泉台资企业情况调研,我作为调研组成员全程参加,并被指定负责执笔撰写调研报告。当时,统战部部长指出,如何让台资企业服务泉州这个对台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我们的调研很重要,不仅要发现问题、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分析问题、提出有效建议,才能保证调研报告的质量。此次调研,我们邀请民主党派参与,也是发现和培养民主党派干部的一次尝试。我本以为只要专心撰写好调研报告,调研组的同志认为我对调研情况和调研报告最为熟悉,调研汇报会大力推荐我这个普通干部去作汇报,这着实让我有点受宠若惊。也就是这样一次调研,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党委调研工作的务实作风和大胆让民主党派干部展示才华的作为。
重建民主党派大楼,始终充满着支持和信念。1988年之前,泉州三个党派二三十个干部挤在玉犀巷的一层小平房办公,对面就是泉州市房屋管理所。有位台胞办事看到这个情况后说,“中共的办公是在大楼,民主党派的办公却是在小平房,这如何体现多党合作?”这句话触动了我们几个党派,得知这个情况我们向统战部和市委反映并建议能否在原址上新建民主党派大楼后,立刻得到了党委的积极响应,并全额财政支持大楼重建。
重建民主党派大楼是一件大事,由谁负责呢?后来,党委经过考虑,毅然将这个重任就交由民盟来牵头。民主党派大楼从动工到入驻,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不得到党委和各部门的倾力支持。
一个同心工程,让涓涓细流汇成了大海。2017年,为补齐民生短板,泉州市统一战线谋划筹集1亿元,支持泉州市第一医院病房大楼“同心楼”等项目建设。一开始,看到这个数额让很多人咂舌,有的人的第一反应是:“太难了!”但人们不会想到,短短几个月,包括我们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爱心人士,自愿捐资、慷慨解囊,捐资数额竟超过1.6亿元。涓涓细流成大海,这样的奇迹,无不让我们为之动容。
筹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各地统战部门及主官勇挑重担,四处奔走,远赴全国各地商协会和海内外走访动员、筹措爱心善款。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创造了这个奇迹。这其中,以泉州八个民主党派市委会名义的捐资近300万。我们民盟,在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全市各级盟组织和盟员积极行动,共向同心工程捐款50万元。还发起举办了“大爱盟心,圆梦同行——泉州民盟书画家公益义捐作品展”,收到盟员书画家无偿捐献书画作品63幅,收到热心盟员的捐赠款30.2万元。这也是泉州建盟以来,以市委会名义捐出最多的善款。
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在泉州,这个正在进行中的同心工程,已经具化为“统一战线成员与中国共产党同心、与泉州人民同心”,并谱写着一个个大爱无言、朴实无华的动人故事。
方寸之间有真情,方寸之间见担当,方寸之间展大义。在我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抒写在这方寸之间,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彰显中华民族天下为公、兼容并蓄等优秀传统文化,更将继往开来,扬帆奋进,也将让我们深刻融入到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伟大实践中。
(陈建通,泉州市人大常委,民盟泉州市委会专职主委)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