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这份民盟调研报告让厦门城市管理精细化
日期:2018-11-20 09:23
来源:林涛
哒哒哒,清脆的键盘敲击声,伴随着头戴耳麦的接线员边接听边记录市民投诉,不多时一份城市投诉的案件就完成了接警,在大屏幕上可见这份投诉件直接转给了哪个区的哪个中队办理。短短数十分钟的接警处理,将以往至少需要7天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办好了。这是2007年11月2日下午时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郑兰荪在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综合信息指挥中心12319执法热线现场观看到的画面。
厦门市城市行政执法局的同志介绍,根据郑兰荪带队督办重点提案《关于尽快推行“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建议》设立的12319热线平台自从上线之后,接线系统与案件处理系统得以关联,城市管理案件接警、流转处理速度加快,极大提升了城市管理部门工作的精准和高效。
这份“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建议缘起于民盟厦门市委在2006年撰写的一份调研报告。当年初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马宝琛处长来到厦门,为民盟中央城市灾害与社会管理论坛组稿,时任民盟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叶必勇请来了时任民盟市委常委、厦门市建设局城管处处长的朱奖怀一同商议。我当时在民盟厦门市委调研部工作,叶必勇请我参与旁听。朱奖怀说,城市灾害日益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城市管理的粗放,我们可以做个调研,争取使厦门的城市管理数字化。于是数字化城市管理调研课题组就诞生了,课题组组长由叶必勇和朱奖怀共同担任,成员有曾任民盟市委常委的林地球、厦门大学建筑系的王明非、知圆律师事务所的林涛主任、李凤梅律师、市容环卫处的刘春,我则被赋予执笔之责。
课题组成立之后,我们多方走访调研。在厦门市内,我们深入走访了市有关单位,了解了我市城市管理现状。与此同时,调研组一行还先后考察了北京东城区的万米单元网格化管理、哈尔滨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上海12319+数字城管模式、扬州的一级监督二级管理等众多城市管理模式。调研组撰写出3万6千多字的报告,明确指出了当时厦门城市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建议,并以呈阅件的形式上报给厦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市领导高度重视民盟厦门市委的调研报告,时任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丁国炎和副市长的潘世建等分别对此报告做了批示。丁副市长指示时任厦门市信息产业局局长吴杰阅处。2月7日市信息产业局就来到民盟市委沟通推进这项工作。
当时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潘世建,高度肯定了民盟调研课题的价值。2007年1月25日,潘世建与时任市政协副主席庄威一同在市城管办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民盟厦门市委数字城管课题组对推进数字城管工作的意见。市政府多个部门分管领导、负责同志以及市政协郑剑飞、张仁苇两位副秘书长、经建委主任陈心田等参加了会议。潘世建要求市政府办公厅、城管办就数字城管成立综合协调小组,并争取在今年“两会”前夕使推进数字城管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去,同时整理出数字城管数据库基础资料,供答复委员代表之用。
在庄威的建议推动下,时任市政协常委、民盟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的朱奖怀在当年的市政协大会上做“推进数字城管建设 实现厦门城市管理新跨越”主题发言。发言引起了与会领导的共鸣,市政府领导决定将数字城管建设作为当年度重要工作予以推进,市政协也决定将该提案作为当年度重点提案,由郑兰荪带队予以督办。
2007年4月27日,厦门市政府申报列入第三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获建设部批准。
8月21日,时任厦门市委副书记、厦门市市长刘赐贵主持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启动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工作,决定成立“厦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工作协调办公室”,并在以刘赐贵为组长的市“数字厦门”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11月22日,在郑兰荪带队督办视察12319热线20天后,市政协又召开了重点提案办理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关于数字城管提案工作的办理成效。
2008年6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升格为一级局。升格后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先后投资3000万元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利用GPS定位系统,精准监管土方车的运输,推出“工地远程无线监控”,对岛内134个社区委员会实行网格化管理,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
2008年9月12日,厦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经住建部专家组评审通过。
2009年4月,厦门市数字城管系统开始由市级向区级延伸,并互联互通起来。
改革开放以后的厦门人口骤增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的难题与挑战。
2006年民盟市委抓住了老百姓关心、政府关注的数字城管进行深入调研,写出了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将其转化为政协大会发言和提案。在市政协的大力推动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虚心纳谏并持续深入的努力下,民盟的这份调研报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厦门的城市管理模式也因此从以往被动式、粗放式、运动式的管理转变为数字化、科学化、精准化的管理,这是我市改革开放40年来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一件成功案例,是我市始终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落实政治协商议题结出的一段佳话。
厦门市城市行政执法局的同志介绍,根据郑兰荪带队督办重点提案《关于尽快推行“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建议》设立的12319热线平台自从上线之后,接线系统与案件处理系统得以关联,城市管理案件接警、流转处理速度加快,极大提升了城市管理部门工作的精准和高效。
这份“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建议缘起于民盟厦门市委在2006年撰写的一份调研报告。当年初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马宝琛处长来到厦门,为民盟中央城市灾害与社会管理论坛组稿,时任民盟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叶必勇请来了时任民盟市委常委、厦门市建设局城管处处长的朱奖怀一同商议。我当时在民盟厦门市委调研部工作,叶必勇请我参与旁听。朱奖怀说,城市灾害日益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城市管理的粗放,我们可以做个调研,争取使厦门的城市管理数字化。于是数字化城市管理调研课题组就诞生了,课题组组长由叶必勇和朱奖怀共同担任,成员有曾任民盟市委常委的林地球、厦门大学建筑系的王明非、知圆律师事务所的林涛主任、李凤梅律师、市容环卫处的刘春,我则被赋予执笔之责。
课题组成立之后,我们多方走访调研。在厦门市内,我们深入走访了市有关单位,了解了我市城市管理现状。与此同时,调研组一行还先后考察了北京东城区的万米单元网格化管理、哈尔滨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上海12319+数字城管模式、扬州的一级监督二级管理等众多城市管理模式。调研组撰写出3万6千多字的报告,明确指出了当时厦门城市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建议,并以呈阅件的形式上报给厦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市领导高度重视民盟厦门市委的调研报告,时任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丁国炎和副市长的潘世建等分别对此报告做了批示。丁副市长指示时任厦门市信息产业局局长吴杰阅处。2月7日市信息产业局就来到民盟市委沟通推进这项工作。
当时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潘世建,高度肯定了民盟调研课题的价值。2007年1月25日,潘世建与时任市政协副主席庄威一同在市城管办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民盟厦门市委数字城管课题组对推进数字城管工作的意见。市政府多个部门分管领导、负责同志以及市政协郑剑飞、张仁苇两位副秘书长、经建委主任陈心田等参加了会议。潘世建要求市政府办公厅、城管办就数字城管成立综合协调小组,并争取在今年“两会”前夕使推进数字城管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去,同时整理出数字城管数据库基础资料,供答复委员代表之用。
在庄威的建议推动下,时任市政协常委、民盟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的朱奖怀在当年的市政协大会上做“推进数字城管建设 实现厦门城市管理新跨越”主题发言。发言引起了与会领导的共鸣,市政府领导决定将数字城管建设作为当年度重要工作予以推进,市政协也决定将该提案作为当年度重点提案,由郑兰荪带队予以督办。
2007年4月27日,厦门市政府申报列入第三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获建设部批准。
8月21日,时任厦门市委副书记、厦门市市长刘赐贵主持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启动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工作,决定成立“厦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工作协调办公室”,并在以刘赐贵为组长的市“数字厦门”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11月22日,在郑兰荪带队督办视察12319热线20天后,市政协又召开了重点提案办理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关于数字城管提案工作的办理成效。
2008年6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升格为一级局。升格后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先后投资3000万元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利用GPS定位系统,精准监管土方车的运输,推出“工地远程无线监控”,对岛内134个社区委员会实行网格化管理,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
2008年9月12日,厦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经住建部专家组评审通过。
2009年4月,厦门市数字城管系统开始由市级向区级延伸,并互联互通起来。
改革开放以后的厦门人口骤增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的难题与挑战。
2006年民盟市委抓住了老百姓关心、政府关注的数字城管进行深入调研,写出了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将其转化为政协大会发言和提案。在市政协的大力推动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虚心纳谏并持续深入的努力下,民盟的这份调研报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厦门的城市管理模式也因此从以往被动式、粗放式、运动式的管理转变为数字化、科学化、精准化的管理,这是我市改革开放40年来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一件成功案例,是我市始终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落实政治协商议题结出的一段佳话。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