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网站!

聚焦两会|阮诗玮: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日期:2019-03-04 15:00 来源:省盟宣
  

  “2018年,全国的总和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对已发展国家来说,如果总和生育率小于2.1,新生人口是不足以弥补生育妇女和其伴侣数量的)肯定比2017年降低,如福建省2018年总和生育率为1.65,比2017年的1.99降低0.34”。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阮诗玮曾担任过福建省计生协常务专职副会长一职,说起生育这个话题,一张口都是数据。
  全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的峰值年份是2011年,数量是9.2亿,2018年为9亿。
  在阮诗玮看来,造成2018年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有几个原因:一是出生孩次构成的影响。首先是一孩出生数量在持续减少。这是由于我国育龄妇女人数在2011年达到峰值后就逐年减少,再加上结婚人数也逐年减少,一孩出生数量自然也在逐年减少。其次是二孩出生数量也在减少。阮诗玮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2016年、2017年这两年二孩出生明显增加,但累积效应在2017年达到顶峰,2018年开始下降。
  第二个原因是生育意愿在降低。“如今,子女养育成本越来越高,年轻人追求更高生活品质,导致80后、90后的生育意愿明显降低。70后虽然有较高的生育意愿,但最年轻的70后也近40岁,早已超过高龄产妇35岁的门槛,这些原因制约了从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的转变。”
  阮诗玮说,第三个原因是不婚不孕不育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由于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习惯,不孕症发生率增高,对生育率的影响也很大。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持续提高,也造成了生育率的下降。有的年轻人追求时尚,享受自我,不愿结婚,或者婚后不愿生育,虽然这类人员数量不多,但对生育率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最后一个原因,阮诗玮认为跟经济增长有一定关系,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经济增长、生育率下降的过程,阮诗玮说,这既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导致人们观念的变化,特别是婚育观念的转变,也有妇女解放,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在生育行为中有了话语权等多方面的原因。“站在女性的角度,也能理解她们为了更多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更倾向于减少生育的这一行为。”阮诗玮换位思考后如是说。
  面对生育率下降这一现实,阮诗玮呼吁,要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以解决人民群众“不敢生、不愿生、不想生、生不起、养不好”等现实问题。
  “尽快实行全面放开的生育政策,研究修定相关配套政策法律进程方案,尽早向全社会公布实施日程。立即停止对生育三胎及以上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解除有生育多孩意愿夫妇的后顾之忧。”阮诗玮的话语中透着焦虑。
  “全面延长男性陪产假或护理假时间,至少应该是女性产假一半以上即至少7周,以有效缓解女性产前两周和产后一个月的护理压力,并减少社会对女性特别是生育妇女的就业歧视。”阮诗玮表示,应该明确规定产假和陪产假必须强制执行,违反规定的单位严格按照劳动法等进行处罚。
  相应地,还要建立覆盖全国的0-3岁孩子的托幼体系。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托幼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写字楼、工业园区等建设集中托幼场所,方便年轻父母“带娃上班”。另外,阮诗玮说必要的话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探索建立覆盖全国的生育补助制度,为育儿家庭提供公民生育补贴,对于有条件的省市可探索实行托儿津贴、注册教育储蓄计划、产前营养计划等在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补助制度,让民众生得起、养得好孩子。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 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