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网站!

快听!“福”到两会的声音→
日期:2022-03-09 18:16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福建着力打响“福”文化品牌,如何讲好福建故事、中国故事,加快打造福建文化标识体系?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阮诗玮

弘扬八闽优秀文化,厚植“福”文化根脉

“‘福’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贴‘福’、祝福、祈福等,这些已成为我们欢度春节等传统节庆时的重要标志和亮丽风景。‘福’文化的本质还在于物质充裕、文化丰硕和精神富足带来的幸福感。”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阮诗玮认为,要更加注重把支撑“福”文化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发扬光大。 

阮诗玮说,对于福建而言,更好地弘扬“福”文化,就要进一步传承发展红色文化、闽学文化和海洋文化。 

关于红色文化阮诗玮表示,福建是一片红色热土,到处都有英雄故事,要把这些英雄史诗好好整理出来,形成更系统全面的八闽英模谱系,激励当代人努力建功立业。 

关于闽学文化,阮诗玮认为,弘扬“福”文化,要把传统闽学中哲学思辨、民本思想等核心理念,与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传统闽学,使之转化为更有时代活力的现代闽学。 

关于海洋文化,阮诗玮说,福建因海而兴,特别是近代以来,出海的福建人把包括“福”文化在内的八闽文化传向五洲四海。我们今天弘扬“福”文化,要特别注意借助海洋文化这个历史链接和现实纽带,充分发挥福建作为闽南、客家、妈祖等文化祖地的独特优势,把海内外同胞的心紧密连接在一起。 

曾静萍

用好梨园戏载体,助推“福”文化转化 

 “福建是戏剧大省,有梨园戏、莆仙戏等优秀剧种,要注重对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持续并规模化地宣传推广。”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说。

 在曾静萍看来,“福”文化“走出去”有很多途径,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纵观国内,梨园戏作为我省“福”文化的载体,在全国地方戏中走在前列,率先实现常态化开展公益演出季。放眼全球,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连续五年与法国MC93剧院合作,远赴巴黎、雅典等欧洲文化名城演出;梨园戏《大闷》曾赴日本富山合掌屋剧场演出,由世界级著名戏剧导演铃木忠志为该剧设计灯光。 

曾静萍认为,“福”文化传播必须以传统优秀思想文化为主体,以艺术文化为传播体系,在内容创作上追求卓越,最终散发“润物细无声”的传播魅力。 

“不应该满足于网红打卡点短期的效应,要不断提升‘福’文化传播的眼界与站位,做到去粗取精、推陈出新,让‘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从我省开始,逐步扩大到全国,再走向世界,在全球舞台上绽放福建之美。”曾静萍说。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 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