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汉墓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日期:2015-07-22 16:27
来源:开流刚
内容提要:自汉武帝设合浦郡以来已历时两千余年,地下留存汉墓近万座,出土文物既有中国文物,更有众多舶来品,证实合浦是我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曾繁荣鼎盛一时。但是,目前我们对合浦汉墓资源的开发利用极为有限,因此,开展合浦汉墓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有着极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弘扬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南珠文化这两块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的品牌;二是使合浦古汉墓遗址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最具吸引力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之一。通过它来提高北海旅游文化品位,扩大城市影响力。为此,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合浦汉墓遗迹的现状和其开发利用的价值,对合浦古汉墓遗产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的构思,探索合浦汉墓资源旅游开发项目的可行性。
关 键 词:海上丝绸之路 汉墓 资源 利用
北海合浦是南海北部湾畔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域,岭南古郡。在先秦时期为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在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合浦地属象郡所辖。秦末汉初,南越国坐拥岭南一方,合浦为其统辖之士。《汉书》记载,汉武帝灭南越国之后,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始设置合浦郡,此为“合浦”一句留著于史之始,历东汉、三国、两晋五百余年基本是郡治的所在地,唐、宋、元、明、清各代分别是州、路、府、县的治所驻地,至今已历经了两千余年的岁月。
自武帝开郡以来,合浦一向是历代郡、府、州、县的治地,是地方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也是以“海出珍宝”闻名于世的物产丰富的岭南物流重镇。尤其在汉代,它作为汉帝国对外商贸海路交通起点,即我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而繁荣鼎盛一时。所以,合浦县城周围99平方公里范围内,地下留存汉墓近万座,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汉墓群,近半个世纪来挖掘清理近1000座,出土文物包括金、铜、陶、漆、玉、琉璃、玛瑙、琥珀、水晶等逾万件,既有中国文物,更有众多舶来品、反映合浦作为一座港市,在西汉已达相当规模。
漫漫的历史长河,在北海大地上积淀了丰厚的以古汉墓为代表的文化遗产,这是先辈留给我们一份无以估价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开展合浦汉墓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有着极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意义:一是开发古汉墓,弘扬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南珠文化这两块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的品牌,对构建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对外开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开发古汉墓,使合浦以古汉墓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最具吸引力的文化游览胜地之一,弥补北海旅游景点内容单一,留客时间短的缺陷,形成互补,有效地提高北海文化品位,发展先进文化;三是开发古汉墓,有利于北海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合浦汉墓遗迹的现状和其开发利用的价值,对合浦古汉墓遗产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的构思,探索古汉墓资源旅游开发项目的可行性,以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以及北海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一、广西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古汉墓遗迹的研究
1、古汉墓分布、规模及存量的特点
①分布范围广阔的汉墓群
合浦汉墓群主要分布在县城东南郊的丘陵山岗上,南北两面紧靠广袤的南流江河谷平原,与西北面南流江入海口、南面的北部湾海岸线的直线距离,均为6公里。墓群的分布范围东西大约18公里,南北平均宽度约5.5公里,总面积近99平方公里。汉墓分布范围,南起环城乡禁山村,北至清江村、跨越了清江、廉北、排堂、冲口、廉东、中站、平田、杨家山、廉南、禁山等10个行政村。如此分布范围广阔规模壮观的汉墓群,这在长江以南各省区恐怕是罕见的,是我国沿海地带现存最大的汉墓群。
为了加强对汉墓群的管理和保护,文物部门根据斟查情况划定了八个汉墓分布较密集的重点保护区,它们是:A四方岭;B狮子岭;C金鸡岭;D风门岭;E狼狗岭;F大沙洲;G上高岭;H上禁山等。
②地面保存了上千座封士坟丘
2001年以来,经文物部门斟查并编号树立标志的有封土堆的汉墓,共计1056座。如“四方岭”保护区,面积57万7千3百平方米(合866亩),该区内有汉墓封土堆129座,其中最大的一座底径65米,高约7米。其它的底径10-40米,高2-6米。又如“金鸡岭”保护区,面积52万平方米(合780亩),该区内有汉墓封士堆59座(一般为馒头形土包),其中最大的一座有底径90米,高约10米。其余一般底径30-60米,高3-7米;小型的底径10-20米,高2-4米。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清理和挖掘的汉墓已近千座,出土各类文物逾万件。根据历年勘探挖掘的经验推测,如包括封土坟丘已消失而隐蔽在地下的汉墓,总数应有近万座。
2、合浦汉墓的形制结构及随葬品的特点
合浦汉墓的形制结构,从已清理挖掘的墓葬看,大致可分四种:A、土坑竖穴墓;B土坑竖穴木椁墓,属两汉中、晚期;C、砖木合构墓,西汉末期至东汉早期;D砖室墓,东汉中、晚期。
①代表性墓葬例举:
A、望牛岭1号墓:1971年发掘,推定为西汉后期地方官吏墓。地面坟丘底径40米,高5米。墓葬由主室、通道、南北耳室和斜坡墓道构成。全长25.8米,最高处14米。主室陈放漆棺一具,室内随葬大量铜器、漆木器,北耳室有车马器。随葬品种类有铜器、铁器、陶器、漆器、金饼、金珠、水晶、玛瑙、琉璃、琥珀等饰物,共计245件。其中,以铜器占显著位置。凤凰形烛灯、提梁壶、长颈壶、人面纹三足四蒂纹盘,龙首柄魁,铜仓模型器等,造型精美,制作精致,器身多錾刻有纤细匀称精美的各种花纹。该墓出土一颗琥珀印章、阴刻“庸母印”三个字。2件陶提桶内壁有朱书“九真府”字样,墓主可能是曾任九真郡(今越南境内)郡守的官吏。
B、黄泥岗1号墓。1990年发掘。该墓属东汉早期墓,是一座有科坡墓道的砖木合构墓。墓室长方形,分前、后两室。由于墓未被盗,随葬品保存完整,共计96件。出土有铜器:剑、釜、蒸、酒器、镜、仓灶、井等;陶器有壶、罐等;玉器有玉壁、钩、玉塞、玉剑饰等;还有玻璃杯(碗)、玛瑙、琥珀串珠、金带钩、金花球串饰和“贷泉”钱币。
C、风门岭10号墓。1988年发掘。东汉早中期墓。为一座中型砖室墓,由斜坡墓道、前室和两个后室并列组成。随葬品70多件。铜器有:鼎、灯、盘、樽、熏炉等;玉器有:玉握、玉含、玉真及陶仓模型等。
D凸鬼岭汉墓。1984年至1999年挖掘过19座。a、土坑墓10座,多有墓道。如11号墓,随葬有陶器,铜器(壶、熏炉、盘、矛、镜等),还有滑石器。b、砖木合构墓,如4号墓,被盗,残存陶器、铜鼎、五铢钱、“富贵”印章等。c、砖室墓7座。20号墓随葬品中有一件罕见的“马面形”托灯陶俑,从脸部特征看属所谓“昆仑奴”或“胡人”,但“马面”和兽爪的似未见过。
E、风门岭26号墓。这是2003年11月发掘的大型土坑木椁墓。随葬品有成双成对的青铜品:铭、釜、鼎、甑、三足盘、三足“格盒”、灶、罐等。估计随葬品有200件之多。更引入注目的是,琉璃、玛瑙、水晶、琥珀之类的珠饰,据统计有二千颗之多。据推测,风门岭26号墓年代属东汉早期。
②合浦汉墓随葬器物的特点
第一,合浦汉墓随葬品数量大,种类多、质地优、级别高。已挖掘近千座墓,各种随葬器物上万件。种类有:青铜器、陶器、铁器、漆器、金器、银器、玉石器、玻璃器、水晶器、玛瑙器、琥珀器等。
第二,在合浦较大的汉墓中,都盛行随葬青铜器,其中錾刻花纹的青铜器,种类数量多,特别引人注目,种类有承盘、酒樽、锥壶、食盒、魁、卮、杯、长颈壶、提梁壶、扁壶、熏炉、豆形灯、凤凰形灯、席镇、仓、屋模型器等。
第三,合浦汉墓随葬品出现了大量储备粮食的粮仓模型器,几乎每一座都有出土。说明汉代合浦人如此重视粮仓,当时已有相当多的粮食储备。俗语说,有了粮仓,百姓心中不慌。
第四,合浦汉墓随墓品数量很大、种类繁多、质地上乘的饰物。种类包括玻璃、玛瑙、铜器、玉器等。
二、广西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汉墓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的研究
1、北海合浦汉墓资源的科研价值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
《后汉书·郡国志》载,东汉合浦郡辖合浦、徐闻、高凉、临元、朱崖五县,治所设合浦。辖区范围相当今北至广西容、横二县,西至东兴,东至广东新兴、开平,南至海南省。今合浦县城一带是汉代合浦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亦是汉朝与海外交通重要港口的所在地。《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今马来半鸟或苏门答腊);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今缅旬萨尔温江入海口西之直通)……黄支之间(今印度东南海滨之康契普拉姆)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又云“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赉黄金、杂缯(杂缯:各种丝织品)而往。”明确记载蹒今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形成,这是有关这条远洋航线见于正史的最早、最详尽的记载,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从合浦古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中的大量“舶来品”来看,得到充分的印证。所以,合浦汉代文化遗存对中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具有极其重的科研价值。
(1)合浦汉墓群
历经二千多年的沧桑,汉代合浦古郡的原貌已不复存在,但纵观棋布于今合浦县城东南郊的近万座汉墓,犹如座座起起伏的小山丘,可从中窥见当年合浦郡的繁华景象,这是南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汉墓群。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文物考古部门发掘了汉代墓葬近千座,出土随葬文物种类有青铜器、陶器、金银器、玉石器、玻璃器、漆器等,总数已逾万件。合浦汉墓随葬文物不但很丰富,而且不乏具有很高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的珍品。
A 、青铜器:发现了众多的錾刻花纹青铜器,有壶、盘、樽、灯、盒、仓等,尤其引人注目。中国古代青铜工艺在经过商至春秋时期的繁荣阶段以后,到秦汉时期已走向衰落,但西汉中期以后,以合浦为中心,新兴起了这种錾刻工艺。这类铜器胎质较薄,在铸出的器表上用刀具錾凿、镂刻出繁缛精美的图案,纹样,使这些铜器显得格外精美华丽,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和历史、科学研究价值。其中代表作有望牛岭一号西汉墓出土的铜凤灯、黄泥岗一号新莽墓出土的干栏式铜仓。还有风门岭6号墓出土的铜马、铜牛等。其中铜凤灯的设计非常科学,不但造型庄重美观纹饰精致,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防止空气污染的环保功能,是一件世界上十分难得的早期环保产品,是岭南汉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此外,青铜出土文物中的龙首柄铜魁,人形三足承盘、活链龙首提梁壶,孔雀纽三熊足铜西樽,錾刻守门卫士干栏式铜仓,人面纹和人臂执刀铜铺首等器物,也是罕见的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科研价值。
B、玉杂器:合浦汉墓出土了众多的玛瑙、水晶、琥珀佩饰工艺品还有玻璃制作的各种穿珠、璧、环、龟形器等装饰品和杯、盘等器皿以及具有印度风格的金花球等。这些文物据专家考证均是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外交流有关的“舶来品”。如玻璃,古称琉璃,据《后汉书》、《三国志》等史箱记载,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欧洲的大秦国(罗马帝国)大食(阿拉伯)、黄友(印度)、斯调(印尼)和已程不国(斯里兰卡)等已生产琉璃。合浦人在汉代通过海外交往,不但进口玻璃制品,而且很可能也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自己生产并投放中外市场。又如琥珀产地很少,据《后汉书》、《岭外代答》记载邑卢没国(缅甸境内)、黄支国有生产。英国学者劳费尔认为“琥珀是东西通商史上的重要物质”。这些文物的出土,为印证和研究《汉书、地理志》有关汉朝与海外交通重要始发港——合浦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草鞋村汉代窑群遗址
位于合浦县城西南郊的草鞋村,窑群分布在一个俗名“小岭上”的土台地四周,傍边便是西门江岸。现尚存窑灶10个,均为土洞窑。在窑群附近及台地上散落许多陶片,以板瓦、筒瓦残片为主,也有少量的陶罐残片和砖块,色泽有浅红色和青灰色两种。瓦片纹饰有拍印绳纹、刻划条纹、乳点纹、小方格纹、凸条纹等,与合浦东汉时期墓葬出土陶罐纹饰基本一致。所以该窑群应是东汉时期烧制屋瓦为主的制陶作坊。
该窑群经勘查原有窑灶应在20个左右,这样大规模的汉代制瓦窑群,在两广尚属罕见,对研究华南地区制陶和建筑材料生产发展史,以及汉代合浦郡和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经济、文化、手工业生产水平和建筑技术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3)石湾大浪汉城遗址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正史《汉书》明确记载汉武帝时已有一条从合浦港始发通往东南亚、印度、斯里兰卡进行外交商贸活动的远洋航线,即是现在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航线,合浦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但合浦港的具体位置在哪里?经考古研究发现:在合浦石湾镇大浪村委古城头村有一个相当于西汉中期前后的一个文化活动区,即是西汉合浦县治的城址、建筑遗址、大型墓葬以及重要的港口码头,这批西汉文化遗址的发现,为深入研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海外交通、商贸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物证。
2、北海合浦古汉墓资源旅游开发利用的研究
在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热的背景下,开展北海合浦古汉墓资源研究确实对繁荣广西北海旅游产业有着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合浦古汉墓考古挖掘研究。
合浦留下的古汉墓及古迹数量之多,全国少有。建议广西区政府和北海市政府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系,加快合浦汉墓的考古挖掘,并组建一个全国性的合浦汉墓及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其次是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水下考古。再次是加强古玻璃的研究。最后,加强北海合浦与广州、泉州、宁波等始发港城市联合研究,捆绑各个港口的资料,尽快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通过合浦古汉墓考古挖掘研究,为北海合浦用于旅游开发提供物质基础和品牌效应。
(2)加快合浦古汉墓资源旅游开发利用。
A、开发合浦古汉墓资源,做强做大北海旅游产业。作为北海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每年接待游客800万,但旅游收入只占GDP比重的13%,北海旅游业这篇文章还没有破题。北海旅游的破题,首先从开发合浦古汉墓资源突破,利用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历史文化资源开始;二要做好合浦古汉墓资源旅游开发规划;三要做好合浦古汉墓——海上丝绸之路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四要做好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工作。北海合浦的“汉墓——海丝”之旅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旅游市场,有极大的开发价值。通过宣传策划,一定能振兴北海旅游产业。
B、宣传策划,打造北海合浦的“汉墓——海丝”品牌,建设特色旅游文化。对于合浦汉代文化遗产的宣传包装,目前已具备良好的基础。一是合浦汉墓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多年发掘整理,出土了大量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文物,许多文物是合浦所特有的,是研究汉代海上丝路中外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二是国家文物局已将“海上丝绸之路——合浦遗址”纳入中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三是美国驻广州领事馆已选中合浦博物馆作为美国大使文化基金资助建设项目,希望北海合浦能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建议广西区政府在近期选择适当时候在北海再次召开全国性或者国际性“海上丝绸之路”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前来共同探讨,集思广益,努力争取“海上丝绸之路——合浦遗址”申遗成功,打造“汉墓——海丝”这块“世界名片”。
我们坚信,只要深入挖掘北海合浦汉代文化资源的多重价值,科学地保护好汉代文化遗产。并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合理开发、充分盘活汉墓文化资源,就一定能使之为北海今天的旅游产业和旅游文化建设服务。
(3)合浦古汉墓资源旅游开发利用的潜力分析
北海合浦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它位于中国广西南端,濒临北部湾,海岸线274公里。东与广东省毗邻,北靠大西南的云、贵、川、渝和中南的湘、鄂诸省,南与海南省、东南亚带水相依、西邻越南海防、基鸿市。合浦县优越的区位、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历史人文环境,是合浦古汉墓资源旅游开发利用的基础,其旅游开发利用的潜力不可估量:第一,它既是中国大西南和中南区重要的出海通道,又是经济发达的粤、琼两省进入广西及西南最便捷的通道之一,还是东盟各国从海路进入中国西部最近的通道。它是跨地域经济合作开发最理想的“增长点”和纽带。第二,合浦汉代文化旅游览城、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游览区等旅游观光区形成后,其特有的汉代岭南民谷风情,具有世界影响的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珍贵文化遗存为世人瞩目,它将成为我国南方独具一格的汉代文化旅游品牌。在向世人展示传播古老的汉代文化过程中,这些汉代文化旅游项目将逐步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第三,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加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的加快,“中国——东盟博览会”继续在广西南宁的召开,北海合浦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机遇。合浦的汉代文化遗产适度开发利用,作为北海合浦优秀的“汉墓——海丝”旅游品牌,定为中外游客所青睐,游客会慕名而来,观光游览,北海合浦便成为吸引国内外众多商贾,公司财团投资的热点和亮点,这将有力推动北海合浦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广西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汉墓资源旅游开发项目
1、合浦汉代文化游览城
项目选址:合浦县廉州镇南郊的四方岭、文昌塔一带。
项目内容:A区——合浦汉墓展览馆;B区——汉代文化影视城;C区——四方岭汉墓鬼城;D区——汉城旅游服务区。
项目面积:规划占坡面积1200亩,其中A区占地125亩、B区675亩、C区300亩、D区100亩。
项目环境:丘陵土地地貌,坡下有洗鱼河蜿蜒流过,位处南宁至北海二级公路与县城至乾江的定海南路交汇处。往北海市区25公里,往南宁市178公里,距县城0.5公里,交通便利。
项目功能区建设设计:
A区——合浦汉墓展览馆
①中心陈列展示区:展览出土文物精品、文史资料、地下汉墓建筑和收藏的万余件出土文物。
②墓葬形制结构展示区:原地保护的墓室建设,迁移复原的各种形制墓室陈列厅和考古挖掘现场资料的展示厅等。
③园林区:重建孟尝太守祠、还珠亭、七贤祠、伏波祠等纪念建筑和卖珠街合浦珍珠陈列馆等,配以湖泊溪流、绿荫幽径、小桥水榭等。
该区的功能:创建大型汉墓博物馆,融考古性、科研性、观赏性和游览性于一体,全面反映和揭示汉代合浦郡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
B区——汉代文化影视城
该区位于四方岭汉墓鬼城区西侧,丘陵土坡地貌。内有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的七层仿楼阁式砖塔——文昌塔一座,汉墓封土堆8座。设计:
①汉城影视一条街:街长1公里,街头是文昌塔,街尾到南流江支流东边,街尾建仿古汉代码头——海上丝绸之路合浦始发港。街两边是仿汉代岭南建筑风格的商业街,同时,在街的两旁还要穿插以合浦和岭南其他地区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陶屋为样式,按实用面积复原,作汉代人生活情景、工艺作坊、民俗表演和艺术陈展的场所供游览。在汉城商业街内,开展旅游产品(文物仿制品、工艺品等)展销、餐饮服务等。
②文昌塔公园:a、修复文昌塔登塔保护设施,供游人登塔观光;b、塔旁重建“三界庙”,在庙堂内附设合浦历代古碑廊和根艺、盆景、奇石、书画陈列厅;c、原地培土复原保护现存的8座汉墓封土堆,种植草坪、花卉、树林,设置汉朝风格的游廊、亭阁等。
③大型综合影剧场:首先在汉城影视一条街旁建仿古汉代露天剧场,剧场可供1000人观看表演,演出剧目有:汉朝合浦郡守孟尝出巡查案、“珠还合浦”改编粤剧,或者真人现场汉城街出巡表演,同时,剧场还可表演:唱山歌、唱采茶、唱咸水歌、跳岭头、木屐戏等。其次,在剧场旁建幕球立体影视院,影视院可放电影、电视,影视片可放“珠还合浦”或合浦历代名人故事的改编电影、电视剧或科教片,使人观看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该区功能:争取民营企业投资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把它建成一座全国性的影视城,像江苏的无锡、广东的佛山一样,每年都有电影或电视剧在这里拍摄。游客到这里享受既有高雅的汉代文化艺术熏陶,身临其境的影视,又有活跃的登高观光气氛和幽雅的环境,是人们了解合浦历史文化和休闲歇息的理想场所。
C区——四方岭汉墓鬼城
该区位于合浦汉墓展览馆南侧,地貌为丘陵土坡,内有可见封土堆的汉墓129座,其中最大一座封土直径60米,高约7米。设计:
①适当挖掘并保护汉墓群:一是合理挖掘清理个别汉墓,以供游客观赏、科研科普之用;二是在保持原地貌的前提下,培土保护和恢复该汉墓群的封土堆原状,在所有的汉墓封土堆和空旷地带都要种植本地品种的青草和树木;三是修筑汉墓群参观游览通道,在通道旁种植观赏树木和修建与环境相协调的游人休歇设施。
②汉墓鬼城:一是在汉墓群中间空旷开阔地带建鬼城,鬼城按古代九宫八挂阵草图设计,建地下二层,地面一层,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鬼城内可依照重庆丰都鬼城和桂林乐满地鬼城设计各色各样的鬼,鬼城内设有十八层地狱、鬼王殿等,同时鬼城内配备合适的灯光、音响、动感鬼模特、鬼片等。以制造恐怖气氛;二是鬼城外设置科普教育厅,解说鬼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消失的原因以及人们对鬼的认识,以达到破除封建迷信,消除人们对鬼的恐怖心理。
该区的功能:游览鬼城,让人身临鬼殿倍感恐怖气氛,又获破除鬼迷信的科普教育;展示合浦汉墓群恢宏风貌,让游人感受汉墓群所特有的文化氛围,成为风景观赏,徙步游览的良好场所。
D区——汉城旅游服务区
该区位于A区合浦汉墓展览馆两侧,地势平坦,北靠洗鱼河。
建筑设计:以汉墓出土的陶城堡为样式仿建,区内设停车场、购物、餐饮、住宿、休闲保健和加油站等旅游服务项目。
该区功能:为游客提供方便,提高旅游区的服务质量。
2、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游览区
项目结构:由西门江沿岸的草鞋村汉代窑群遗址、大浪西汉合浦故城、港口遗址构成,全程约13公里。
游览区景点设计:
①草鞋村汉代窑群遗址
位于合浦县城西南郊1公里的草鞋村旁,距西门江岸约29米的一个土台地上,台地面积约65亩,现存可见的东汉时期烧制筒、板瓦的窑灶10个,周边散落很多汉瓦残片。
整理项目:a、挖掘整理现存的窑灶,恢复窑群原貌;b、修复台地顶部的制陶作坊,在内陈列陶片或陶器标本,窑土概况文字说明,并设置供游客参与制陶手工活动的工场等;c、整理周边环境,修建保护设施,如保护栅栏、展示棚和供游人参观后登舟游览的码头。
②大浪汉城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
该遗址位于合浦石湾镇大浪村委的古城头村至红花坎村一公里范围内,距县城约13公里。大浪古城遗址座落州江之滨,距州江与南流江主干流交接的江口约1.5公里,据地质专家考察,认为州江原是靠汉代古城西城墙外流过。城址呈方形,边长220米,城墙和护城河清晰可见,城墙基本为东西正南方向,用挖掘护城河的泥土夯筑而成。城址内外均有村民居住,称“古城头村”,距古城东面约1公里红花坎村(亦称双坟墩村),现存大型汉墓两座,封土堆直径约30米。
整修项目:
a、采用科学考古方法挖掘整理保护较完整的东城墙、北城墙及护城河内的淤泥,找出东门、北门遗址,再现古城昔日面貌。
b、修建西门外港口船步遗址的考古探方保护展示棚,在棚内配套文字说明,图片等辅助陈列资料,适当配置灯光、音响、录影等,结合现场实物展示,重现“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原貌。
c、修建位于古城中央、西汉建筑遗址的考古探方保护展示棚。配置陈列说明、图片、建筑复原模型、文物标本等,并使用灯光、音响渲染陈列气氛。全面介绍汉代合浦郡、县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历史以及考古研究成果。
d、位于红花坎村的汉墓,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计划近期内进行考古发掘,若有重要发现,可作原地保护展示。
e、疏通挖掘古河道一段,贯通红花坎塘、大沙塘、小沙塘,这样不但可再现古城原来的环境,而且,可利用该水域发展鱼类养殖,搞生态观光项目,丰富游览内容。
f、在古城内建青少年爱国教育和历史教育基地,每年组织区内外中小学生到古城参观学习,接受爱国教育和科普教育。
g、修筑石湾大桥头至古城遗址的公路,同时景点内的参观小道也要修好。
(作者系民盟北海市委会社会服务科科长。)
关 键 词:海上丝绸之路 汉墓 资源 利用
北海合浦是南海北部湾畔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域,岭南古郡。在先秦时期为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在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合浦地属象郡所辖。秦末汉初,南越国坐拥岭南一方,合浦为其统辖之士。《汉书》记载,汉武帝灭南越国之后,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始设置合浦郡,此为“合浦”一句留著于史之始,历东汉、三国、两晋五百余年基本是郡治的所在地,唐、宋、元、明、清各代分别是州、路、府、县的治所驻地,至今已历经了两千余年的岁月。
自武帝开郡以来,合浦一向是历代郡、府、州、县的治地,是地方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也是以“海出珍宝”闻名于世的物产丰富的岭南物流重镇。尤其在汉代,它作为汉帝国对外商贸海路交通起点,即我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而繁荣鼎盛一时。所以,合浦县城周围99平方公里范围内,地下留存汉墓近万座,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汉墓群,近半个世纪来挖掘清理近1000座,出土文物包括金、铜、陶、漆、玉、琉璃、玛瑙、琥珀、水晶等逾万件,既有中国文物,更有众多舶来品、反映合浦作为一座港市,在西汉已达相当规模。
漫漫的历史长河,在北海大地上积淀了丰厚的以古汉墓为代表的文化遗产,这是先辈留给我们一份无以估价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开展合浦汉墓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有着极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意义:一是开发古汉墓,弘扬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南珠文化这两块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的品牌,对构建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对外开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开发古汉墓,使合浦以古汉墓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最具吸引力的文化游览胜地之一,弥补北海旅游景点内容单一,留客时间短的缺陷,形成互补,有效地提高北海文化品位,发展先进文化;三是开发古汉墓,有利于北海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合浦汉墓遗迹的现状和其开发利用的价值,对合浦古汉墓遗产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的构思,探索古汉墓资源旅游开发项目的可行性,以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以及北海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一、广西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古汉墓遗迹的研究
1、古汉墓分布、规模及存量的特点
①分布范围广阔的汉墓群
合浦汉墓群主要分布在县城东南郊的丘陵山岗上,南北两面紧靠广袤的南流江河谷平原,与西北面南流江入海口、南面的北部湾海岸线的直线距离,均为6公里。墓群的分布范围东西大约18公里,南北平均宽度约5.5公里,总面积近99平方公里。汉墓分布范围,南起环城乡禁山村,北至清江村、跨越了清江、廉北、排堂、冲口、廉东、中站、平田、杨家山、廉南、禁山等10个行政村。如此分布范围广阔规模壮观的汉墓群,这在长江以南各省区恐怕是罕见的,是我国沿海地带现存最大的汉墓群。
为了加强对汉墓群的管理和保护,文物部门根据斟查情况划定了八个汉墓分布较密集的重点保护区,它们是:A四方岭;B狮子岭;C金鸡岭;D风门岭;E狼狗岭;F大沙洲;G上高岭;H上禁山等。
②地面保存了上千座封士坟丘
2001年以来,经文物部门斟查并编号树立标志的有封土堆的汉墓,共计1056座。如“四方岭”保护区,面积57万7千3百平方米(合866亩),该区内有汉墓封土堆129座,其中最大的一座底径65米,高约7米。其它的底径10-40米,高2-6米。又如“金鸡岭”保护区,面积52万平方米(合780亩),该区内有汉墓封士堆59座(一般为馒头形土包),其中最大的一座有底径90米,高约10米。其余一般底径30-60米,高3-7米;小型的底径10-20米,高2-4米。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清理和挖掘的汉墓已近千座,出土各类文物逾万件。根据历年勘探挖掘的经验推测,如包括封土坟丘已消失而隐蔽在地下的汉墓,总数应有近万座。
2、合浦汉墓的形制结构及随葬品的特点
合浦汉墓的形制结构,从已清理挖掘的墓葬看,大致可分四种:A、土坑竖穴墓;B土坑竖穴木椁墓,属两汉中、晚期;C、砖木合构墓,西汉末期至东汉早期;D砖室墓,东汉中、晚期。
①代表性墓葬例举:
A、望牛岭1号墓:1971年发掘,推定为西汉后期地方官吏墓。地面坟丘底径40米,高5米。墓葬由主室、通道、南北耳室和斜坡墓道构成。全长25.8米,最高处14米。主室陈放漆棺一具,室内随葬大量铜器、漆木器,北耳室有车马器。随葬品种类有铜器、铁器、陶器、漆器、金饼、金珠、水晶、玛瑙、琉璃、琥珀等饰物,共计245件。其中,以铜器占显著位置。凤凰形烛灯、提梁壶、长颈壶、人面纹三足四蒂纹盘,龙首柄魁,铜仓模型器等,造型精美,制作精致,器身多錾刻有纤细匀称精美的各种花纹。该墓出土一颗琥珀印章、阴刻“庸母印”三个字。2件陶提桶内壁有朱书“九真府”字样,墓主可能是曾任九真郡(今越南境内)郡守的官吏。
B、黄泥岗1号墓。1990年发掘。该墓属东汉早期墓,是一座有科坡墓道的砖木合构墓。墓室长方形,分前、后两室。由于墓未被盗,随葬品保存完整,共计96件。出土有铜器:剑、釜、蒸、酒器、镜、仓灶、井等;陶器有壶、罐等;玉器有玉壁、钩、玉塞、玉剑饰等;还有玻璃杯(碗)、玛瑙、琥珀串珠、金带钩、金花球串饰和“贷泉”钱币。
C、风门岭10号墓。1988年发掘。东汉早中期墓。为一座中型砖室墓,由斜坡墓道、前室和两个后室并列组成。随葬品70多件。铜器有:鼎、灯、盘、樽、熏炉等;玉器有:玉握、玉含、玉真及陶仓模型等。
D凸鬼岭汉墓。1984年至1999年挖掘过19座。a、土坑墓10座,多有墓道。如11号墓,随葬有陶器,铜器(壶、熏炉、盘、矛、镜等),还有滑石器。b、砖木合构墓,如4号墓,被盗,残存陶器、铜鼎、五铢钱、“富贵”印章等。c、砖室墓7座。20号墓随葬品中有一件罕见的“马面形”托灯陶俑,从脸部特征看属所谓“昆仑奴”或“胡人”,但“马面”和兽爪的似未见过。
E、风门岭26号墓。这是2003年11月发掘的大型土坑木椁墓。随葬品有成双成对的青铜品:铭、釜、鼎、甑、三足盘、三足“格盒”、灶、罐等。估计随葬品有200件之多。更引入注目的是,琉璃、玛瑙、水晶、琥珀之类的珠饰,据统计有二千颗之多。据推测,风门岭26号墓年代属东汉早期。
②合浦汉墓随葬器物的特点
第一,合浦汉墓随葬品数量大,种类多、质地优、级别高。已挖掘近千座墓,各种随葬器物上万件。种类有:青铜器、陶器、铁器、漆器、金器、银器、玉石器、玻璃器、水晶器、玛瑙器、琥珀器等。
第二,在合浦较大的汉墓中,都盛行随葬青铜器,其中錾刻花纹的青铜器,种类数量多,特别引人注目,种类有承盘、酒樽、锥壶、食盒、魁、卮、杯、长颈壶、提梁壶、扁壶、熏炉、豆形灯、凤凰形灯、席镇、仓、屋模型器等。
第三,合浦汉墓随葬品出现了大量储备粮食的粮仓模型器,几乎每一座都有出土。说明汉代合浦人如此重视粮仓,当时已有相当多的粮食储备。俗语说,有了粮仓,百姓心中不慌。
第四,合浦汉墓随墓品数量很大、种类繁多、质地上乘的饰物。种类包括玻璃、玛瑙、铜器、玉器等。
二、广西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汉墓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的研究
1、北海合浦汉墓资源的科研价值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
《后汉书·郡国志》载,东汉合浦郡辖合浦、徐闻、高凉、临元、朱崖五县,治所设合浦。辖区范围相当今北至广西容、横二县,西至东兴,东至广东新兴、开平,南至海南省。今合浦县城一带是汉代合浦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亦是汉朝与海外交通重要港口的所在地。《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今马来半鸟或苏门答腊);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今缅旬萨尔温江入海口西之直通)……黄支之间(今印度东南海滨之康契普拉姆)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又云“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赉黄金、杂缯(杂缯:各种丝织品)而往。”明确记载蹒今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形成,这是有关这条远洋航线见于正史的最早、最详尽的记载,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从合浦古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中的大量“舶来品”来看,得到充分的印证。所以,合浦汉代文化遗存对中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具有极其重的科研价值。
(1)合浦汉墓群
历经二千多年的沧桑,汉代合浦古郡的原貌已不复存在,但纵观棋布于今合浦县城东南郊的近万座汉墓,犹如座座起起伏的小山丘,可从中窥见当年合浦郡的繁华景象,这是南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汉墓群。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文物考古部门发掘了汉代墓葬近千座,出土随葬文物种类有青铜器、陶器、金银器、玉石器、玻璃器、漆器等,总数已逾万件。合浦汉墓随葬文物不但很丰富,而且不乏具有很高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的珍品。
A 、青铜器:发现了众多的錾刻花纹青铜器,有壶、盘、樽、灯、盒、仓等,尤其引人注目。中国古代青铜工艺在经过商至春秋时期的繁荣阶段以后,到秦汉时期已走向衰落,但西汉中期以后,以合浦为中心,新兴起了这种錾刻工艺。这类铜器胎质较薄,在铸出的器表上用刀具錾凿、镂刻出繁缛精美的图案,纹样,使这些铜器显得格外精美华丽,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和历史、科学研究价值。其中代表作有望牛岭一号西汉墓出土的铜凤灯、黄泥岗一号新莽墓出土的干栏式铜仓。还有风门岭6号墓出土的铜马、铜牛等。其中铜凤灯的设计非常科学,不但造型庄重美观纹饰精致,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防止空气污染的环保功能,是一件世界上十分难得的早期环保产品,是岭南汉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此外,青铜出土文物中的龙首柄铜魁,人形三足承盘、活链龙首提梁壶,孔雀纽三熊足铜西樽,錾刻守门卫士干栏式铜仓,人面纹和人臂执刀铜铺首等器物,也是罕见的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科研价值。
B、玉杂器:合浦汉墓出土了众多的玛瑙、水晶、琥珀佩饰工艺品还有玻璃制作的各种穿珠、璧、环、龟形器等装饰品和杯、盘等器皿以及具有印度风格的金花球等。这些文物据专家考证均是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外交流有关的“舶来品”。如玻璃,古称琉璃,据《后汉书》、《三国志》等史箱记载,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欧洲的大秦国(罗马帝国)大食(阿拉伯)、黄友(印度)、斯调(印尼)和已程不国(斯里兰卡)等已生产琉璃。合浦人在汉代通过海外交往,不但进口玻璃制品,而且很可能也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自己生产并投放中外市场。又如琥珀产地很少,据《后汉书》、《岭外代答》记载邑卢没国(缅甸境内)、黄支国有生产。英国学者劳费尔认为“琥珀是东西通商史上的重要物质”。这些文物的出土,为印证和研究《汉书、地理志》有关汉朝与海外交通重要始发港——合浦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草鞋村汉代窑群遗址
位于合浦县城西南郊的草鞋村,窑群分布在一个俗名“小岭上”的土台地四周,傍边便是西门江岸。现尚存窑灶10个,均为土洞窑。在窑群附近及台地上散落许多陶片,以板瓦、筒瓦残片为主,也有少量的陶罐残片和砖块,色泽有浅红色和青灰色两种。瓦片纹饰有拍印绳纹、刻划条纹、乳点纹、小方格纹、凸条纹等,与合浦东汉时期墓葬出土陶罐纹饰基本一致。所以该窑群应是东汉时期烧制屋瓦为主的制陶作坊。
该窑群经勘查原有窑灶应在20个左右,这样大规模的汉代制瓦窑群,在两广尚属罕见,对研究华南地区制陶和建筑材料生产发展史,以及汉代合浦郡和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经济、文化、手工业生产水平和建筑技术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3)石湾大浪汉城遗址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正史《汉书》明确记载汉武帝时已有一条从合浦港始发通往东南亚、印度、斯里兰卡进行外交商贸活动的远洋航线,即是现在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航线,合浦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但合浦港的具体位置在哪里?经考古研究发现:在合浦石湾镇大浪村委古城头村有一个相当于西汉中期前后的一个文化活动区,即是西汉合浦县治的城址、建筑遗址、大型墓葬以及重要的港口码头,这批西汉文化遗址的发现,为深入研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海外交通、商贸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物证。
2、北海合浦古汉墓资源旅游开发利用的研究
在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热的背景下,开展北海合浦古汉墓资源研究确实对繁荣广西北海旅游产业有着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合浦古汉墓考古挖掘研究。
合浦留下的古汉墓及古迹数量之多,全国少有。建议广西区政府和北海市政府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系,加快合浦汉墓的考古挖掘,并组建一个全国性的合浦汉墓及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其次是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水下考古。再次是加强古玻璃的研究。最后,加强北海合浦与广州、泉州、宁波等始发港城市联合研究,捆绑各个港口的资料,尽快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通过合浦古汉墓考古挖掘研究,为北海合浦用于旅游开发提供物质基础和品牌效应。
(2)加快合浦古汉墓资源旅游开发利用。
A、开发合浦古汉墓资源,做强做大北海旅游产业。作为北海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每年接待游客800万,但旅游收入只占GDP比重的13%,北海旅游业这篇文章还没有破题。北海旅游的破题,首先从开发合浦古汉墓资源突破,利用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历史文化资源开始;二要做好合浦古汉墓资源旅游开发规划;三要做好合浦古汉墓——海上丝绸之路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四要做好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工作。北海合浦的“汉墓——海丝”之旅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旅游市场,有极大的开发价值。通过宣传策划,一定能振兴北海旅游产业。
B、宣传策划,打造北海合浦的“汉墓——海丝”品牌,建设特色旅游文化。对于合浦汉代文化遗产的宣传包装,目前已具备良好的基础。一是合浦汉墓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多年发掘整理,出土了大量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文物,许多文物是合浦所特有的,是研究汉代海上丝路中外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二是国家文物局已将“海上丝绸之路——合浦遗址”纳入中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三是美国驻广州领事馆已选中合浦博物馆作为美国大使文化基金资助建设项目,希望北海合浦能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建议广西区政府在近期选择适当时候在北海再次召开全国性或者国际性“海上丝绸之路”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前来共同探讨,集思广益,努力争取“海上丝绸之路——合浦遗址”申遗成功,打造“汉墓——海丝”这块“世界名片”。
我们坚信,只要深入挖掘北海合浦汉代文化资源的多重价值,科学地保护好汉代文化遗产。并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合理开发、充分盘活汉墓文化资源,就一定能使之为北海今天的旅游产业和旅游文化建设服务。
(3)合浦古汉墓资源旅游开发利用的潜力分析
北海合浦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它位于中国广西南端,濒临北部湾,海岸线274公里。东与广东省毗邻,北靠大西南的云、贵、川、渝和中南的湘、鄂诸省,南与海南省、东南亚带水相依、西邻越南海防、基鸿市。合浦县优越的区位、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历史人文环境,是合浦古汉墓资源旅游开发利用的基础,其旅游开发利用的潜力不可估量:第一,它既是中国大西南和中南区重要的出海通道,又是经济发达的粤、琼两省进入广西及西南最便捷的通道之一,还是东盟各国从海路进入中国西部最近的通道。它是跨地域经济合作开发最理想的“增长点”和纽带。第二,合浦汉代文化旅游览城、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游览区等旅游观光区形成后,其特有的汉代岭南民谷风情,具有世界影响的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珍贵文化遗存为世人瞩目,它将成为我国南方独具一格的汉代文化旅游品牌。在向世人展示传播古老的汉代文化过程中,这些汉代文化旅游项目将逐步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第三,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加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的加快,“中国——东盟博览会”继续在广西南宁的召开,北海合浦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机遇。合浦的汉代文化遗产适度开发利用,作为北海合浦优秀的“汉墓——海丝”旅游品牌,定为中外游客所青睐,游客会慕名而来,观光游览,北海合浦便成为吸引国内外众多商贾,公司财团投资的热点和亮点,这将有力推动北海合浦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广西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汉墓资源旅游开发项目
1、合浦汉代文化游览城
项目选址:合浦县廉州镇南郊的四方岭、文昌塔一带。
项目内容:A区——合浦汉墓展览馆;B区——汉代文化影视城;C区——四方岭汉墓鬼城;D区——汉城旅游服务区。
项目面积:规划占坡面积1200亩,其中A区占地125亩、B区675亩、C区300亩、D区100亩。
项目环境:丘陵土地地貌,坡下有洗鱼河蜿蜒流过,位处南宁至北海二级公路与县城至乾江的定海南路交汇处。往北海市区25公里,往南宁市178公里,距县城0.5公里,交通便利。
项目功能区建设设计:
A区——合浦汉墓展览馆
①中心陈列展示区:展览出土文物精品、文史资料、地下汉墓建筑和收藏的万余件出土文物。
②墓葬形制结构展示区:原地保护的墓室建设,迁移复原的各种形制墓室陈列厅和考古挖掘现场资料的展示厅等。
③园林区:重建孟尝太守祠、还珠亭、七贤祠、伏波祠等纪念建筑和卖珠街合浦珍珠陈列馆等,配以湖泊溪流、绿荫幽径、小桥水榭等。
该区的功能:创建大型汉墓博物馆,融考古性、科研性、观赏性和游览性于一体,全面反映和揭示汉代合浦郡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
B区——汉代文化影视城
该区位于四方岭汉墓鬼城区西侧,丘陵土坡地貌。内有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的七层仿楼阁式砖塔——文昌塔一座,汉墓封土堆8座。设计:
①汉城影视一条街:街长1公里,街头是文昌塔,街尾到南流江支流东边,街尾建仿古汉代码头——海上丝绸之路合浦始发港。街两边是仿汉代岭南建筑风格的商业街,同时,在街的两旁还要穿插以合浦和岭南其他地区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陶屋为样式,按实用面积复原,作汉代人生活情景、工艺作坊、民俗表演和艺术陈展的场所供游览。在汉城商业街内,开展旅游产品(文物仿制品、工艺品等)展销、餐饮服务等。
②文昌塔公园:a、修复文昌塔登塔保护设施,供游人登塔观光;b、塔旁重建“三界庙”,在庙堂内附设合浦历代古碑廊和根艺、盆景、奇石、书画陈列厅;c、原地培土复原保护现存的8座汉墓封土堆,种植草坪、花卉、树林,设置汉朝风格的游廊、亭阁等。
③大型综合影剧场:首先在汉城影视一条街旁建仿古汉代露天剧场,剧场可供1000人观看表演,演出剧目有:汉朝合浦郡守孟尝出巡查案、“珠还合浦”改编粤剧,或者真人现场汉城街出巡表演,同时,剧场还可表演:唱山歌、唱采茶、唱咸水歌、跳岭头、木屐戏等。其次,在剧场旁建幕球立体影视院,影视院可放电影、电视,影视片可放“珠还合浦”或合浦历代名人故事的改编电影、电视剧或科教片,使人观看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该区功能:争取民营企业投资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把它建成一座全国性的影视城,像江苏的无锡、广东的佛山一样,每年都有电影或电视剧在这里拍摄。游客到这里享受既有高雅的汉代文化艺术熏陶,身临其境的影视,又有活跃的登高观光气氛和幽雅的环境,是人们了解合浦历史文化和休闲歇息的理想场所。
C区——四方岭汉墓鬼城
该区位于合浦汉墓展览馆南侧,地貌为丘陵土坡,内有可见封土堆的汉墓129座,其中最大一座封土直径60米,高约7米。设计:
①适当挖掘并保护汉墓群:一是合理挖掘清理个别汉墓,以供游客观赏、科研科普之用;二是在保持原地貌的前提下,培土保护和恢复该汉墓群的封土堆原状,在所有的汉墓封土堆和空旷地带都要种植本地品种的青草和树木;三是修筑汉墓群参观游览通道,在通道旁种植观赏树木和修建与环境相协调的游人休歇设施。
②汉墓鬼城:一是在汉墓群中间空旷开阔地带建鬼城,鬼城按古代九宫八挂阵草图设计,建地下二层,地面一层,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鬼城内可依照重庆丰都鬼城和桂林乐满地鬼城设计各色各样的鬼,鬼城内设有十八层地狱、鬼王殿等,同时鬼城内配备合适的灯光、音响、动感鬼模特、鬼片等。以制造恐怖气氛;二是鬼城外设置科普教育厅,解说鬼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消失的原因以及人们对鬼的认识,以达到破除封建迷信,消除人们对鬼的恐怖心理。
该区的功能:游览鬼城,让人身临鬼殿倍感恐怖气氛,又获破除鬼迷信的科普教育;展示合浦汉墓群恢宏风貌,让游人感受汉墓群所特有的文化氛围,成为风景观赏,徙步游览的良好场所。
D区——汉城旅游服务区
该区位于A区合浦汉墓展览馆两侧,地势平坦,北靠洗鱼河。
建筑设计:以汉墓出土的陶城堡为样式仿建,区内设停车场、购物、餐饮、住宿、休闲保健和加油站等旅游服务项目。
该区功能:为游客提供方便,提高旅游区的服务质量。
2、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游览区
项目结构:由西门江沿岸的草鞋村汉代窑群遗址、大浪西汉合浦故城、港口遗址构成,全程约13公里。
游览区景点设计:
①草鞋村汉代窑群遗址
位于合浦县城西南郊1公里的草鞋村旁,距西门江岸约29米的一个土台地上,台地面积约65亩,现存可见的东汉时期烧制筒、板瓦的窑灶10个,周边散落很多汉瓦残片。
整理项目:a、挖掘整理现存的窑灶,恢复窑群原貌;b、修复台地顶部的制陶作坊,在内陈列陶片或陶器标本,窑土概况文字说明,并设置供游客参与制陶手工活动的工场等;c、整理周边环境,修建保护设施,如保护栅栏、展示棚和供游人参观后登舟游览的码头。
②大浪汉城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
该遗址位于合浦石湾镇大浪村委的古城头村至红花坎村一公里范围内,距县城约13公里。大浪古城遗址座落州江之滨,距州江与南流江主干流交接的江口约1.5公里,据地质专家考察,认为州江原是靠汉代古城西城墙外流过。城址呈方形,边长220米,城墙和护城河清晰可见,城墙基本为东西正南方向,用挖掘护城河的泥土夯筑而成。城址内外均有村民居住,称“古城头村”,距古城东面约1公里红花坎村(亦称双坟墩村),现存大型汉墓两座,封土堆直径约30米。
整修项目:
a、采用科学考古方法挖掘整理保护较完整的东城墙、北城墙及护城河内的淤泥,找出东门、北门遗址,再现古城昔日面貌。
b、修建西门外港口船步遗址的考古探方保护展示棚,在棚内配套文字说明,图片等辅助陈列资料,适当配置灯光、音响、录影等,结合现场实物展示,重现“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原貌。
c、修建位于古城中央、西汉建筑遗址的考古探方保护展示棚。配置陈列说明、图片、建筑复原模型、文物标本等,并使用灯光、音响渲染陈列气氛。全面介绍汉代合浦郡、县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历史以及考古研究成果。
d、位于红花坎村的汉墓,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计划近期内进行考古发掘,若有重要发现,可作原地保护展示。
e、疏通挖掘古河道一段,贯通红花坎塘、大沙塘、小沙塘,这样不但可再现古城原来的环境,而且,可利用该水域发展鱼类养殖,搞生态观光项目,丰富游览内容。
f、在古城内建青少年爱国教育和历史教育基地,每年组织区内外中小学生到古城参观学习,接受爱国教育和科普教育。
g、修筑石湾大桥头至古城遗址的公路,同时景点内的参观小道也要修好。
(作者系民盟北海市委会社会服务科科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