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月港是明中后期我国唯一合法的国内商人出海贸易港
日期:2015-07-22 16:45
来源:涂志伟
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重要通道。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于汉唐时期,发展于宋元两代,至明初郑和下西洋则达到鼎盛。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是连接台湾海峡东西岸的重要通道,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漳州和泉州、福州都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明朝中后期至清代前期,漳州月港作为我国唯一合法的唯一合法的国内商人合法出海贸易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港,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海外交通贸易的中心,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在首次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有着重大影响。在首次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月港是大航海时代国际海上贸易的新型商港,是美洲大航船贸易的重要起始港,是大规模华商华侨闯荡世界的出发港。就地理位置而言,海上丝绸之路北至烟台,南至广州,中间扬州、宁波、泉州、漳州;就时间而言,唐代是广州港、宋元时期是泉州刺桐港、明中后期至清初则是漳州月港。2012年,福州、漳州、泉州、宁波、蓬莱、 广州、北海、扬州、南京等六省九市共同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丝绸之路项目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
一、漳州自古是东南沿海的重要商埠,海外贸易兴盛
漳州市依山临海,龙海、漳浦、云霄、诏安、东山五个县临海,海岸线总长达631公里,岛屿星罗棋布。岸线曲折,沿线港湾岬角众多,港口优良。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琉球对峙,隔南海与东南亚相望,历史上是江浙闽地区与东南亚、印度各国进行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必经之地。漳州海外交通历史悠久,很早就与海外诸国友好往来,与东南亚的关系尤为密切。明崇祯庚辰进士莆田人周婴在所著《卮林》一书中记载:“《南越志》曰:越王竹根生石上若细荻,高尺余,南海有之。又曰:绥安县北有连山。昔越王伐木为船,俱大千石,以童男女三千人牵挽之。既而船自飞下水。男女共沈于潭。风雨之后,时闻附船有唱唤督进之声。即有青牛驰回,与船俱浮。今名越王潭。”成化八年(1472)在福州设立怀远驿以接待琉球人,其地址就在水部门外的河口地区的原琉球馆附近,并废止泉州的来远驿,成化十年(1474)(一说成化五年)明朝将福建市舶司移至福州。明朝万历年间为区别于广州的怀远驿,朝廷将福州的琉球馆更名为柔远驿,取自《尚书·舜典》中的“柔远能迩”,寓意优待远人, 以示朝廷怀柔之至意。泉州市舶司从北宋到明初历时380余年的使命至此结束,福州自此专司对疏球贸易事宜。明《神宗实录》明万历六年(1577)十一月辛亥条载,兵部题:“国初于闽、广、两浙设三市舶,不徒督理贡事,亦以牵制市权,意固深远。寻以浙江多故,旋改旋罢,惟闽广二舶尚存,而广南番船直达省下,禁令易行。福建市舶专隶福州,惟琉球入贡一关白之”。(作者系漳州市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长。)
一、漳州自古是东南沿海的重要商埠,海外贸易兴盛
漳州市依山临海,龙海、漳浦、云霄、诏安、东山五个县临海,海岸线总长达631公里,岛屿星罗棋布。岸线曲折,沿线港湾岬角众多,港口优良。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琉球对峙,隔南海与东南亚相望,历史上是江浙闽地区与东南亚、印度各国进行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必经之地。漳州海外交通历史悠久,很早就与海外诸国友好往来,与东南亚的关系尤为密切。明崇祯庚辰进士莆田人周婴在所著《卮林》一书中记载:“《南越志》曰:越王竹根生石上若细荻,高尺余,南海有之。又曰:绥安县北有连山。昔越王伐木为船,俱大千石,以童男女三千人牵挽之。既而船自飞下水。男女共沈于潭。风雨之后,时闻附船有唱唤督进之声。即有青牛驰回,与船俱浮。今名越王潭。”成化八年(1472)在福州设立怀远驿以接待琉球人,其地址就在水部门外的河口地区的原琉球馆附近,并废止泉州的来远驿,成化十年(1474)(一说成化五年)明朝将福建市舶司移至福州。明朝万历年间为区别于广州的怀远驿,朝廷将福州的琉球馆更名为柔远驿,取自《尚书·舜典》中的“柔远能迩”,寓意优待远人, 以示朝廷怀柔之至意。泉州市舶司从北宋到明初历时380余年的使命至此结束,福州自此专司对疏球贸易事宜。明《神宗实录》明万历六年(1577)十一月辛亥条载,兵部题:“国初于闽、广、两浙设三市舶,不徒督理贡事,亦以牵制市权,意固深远。寻以浙江多故,旋改旋罢,惟闽广二舶尚存,而广南番船直达省下,禁令易行。福建市舶专隶福州,惟琉球入贡一关白之”。(作者系漳州市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