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网站!

承祖先亲和之德 续中斯传统之谊
日期:2015-09-16 10:49 来源:许世吟娥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素有“市井十洲人”之美誉。在这座“番汉杂处”的国际大都市里,曾居住着一位来自古锡兰国的王子,他就是我的祖先——世利巴交剌惹(亦称“巴来那王子”)。
  据《明史》卷三二六《外国传·锡兰山》的记载﹕“天顺三年(1459),王葛力生夏剌·昔利巴交剌惹遣使来贡,嗣后不复至……”王子充当国使前往中国入贡为何“不复至”? 一位堂堂的王子为何放弃王位留居异国?一位锦衣玉食的储君为何要放弃皇室的尊荣,到他乡过平民百姓的生活?由于欠缺历史文献的记载,因而引发了中斯两国学者各种各样的揣测与推断,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历史“传奇”。其中有学者认为:“王子因‘来华入贡’期间,其父国王病逝,王位被外甥巴罗剌达篡夺。从此,王子有国难回,只好留居中国。”斯里兰卡学者则认为:从已知的史料与文献看,当年斯国从未有过“政变”的记载。因此,有学者怀疑王子在前往中国入贡时,被留作人质。但从清代《世家族谱》“吾祖以锡兰君世子充国使,于前明永乐间来华入贡。蒙赐留京读书习礼。厥后,归途路经温陵,因爱此地山水,遂家焉”的记载及清源山“世家坑”发现的“明·使臣世公”及“明·通事世公”墓碑来看,我祖当年来华时的身份,既是王子又是使臣。来华的目的,既为“入贡”又为“习礼”。 而且王子“留京读书习礼” 还是朝廷所“赐”。就连王子的“世”姓,按《世家族谱》的记载,也并非学者所言是按民间习惯取王子名的头一个字为姓。而是明初皇帝“钦赐姓世”。以上文献及实物足以证明:我祖先留居温陵(泉州),是因爱上“此地山水”, 而并非被留作人质。美丽的泉州山水,固然是吸引王子留下的一大因素。然而,依我所见,号称当时“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其繁华的“光明之城”、多元的文化氛围、亲和的社会环境才是王子放弃王位、留居泉州的最主要原因。
  我的祖先自决定留居泉州后,就广置产业,大有“既来之,则安之”之意。据清代《世家族谱》记载:我祖在“温陵南街,忠谏坊脚建有大宗祠”,在“城北一峰书街,建有小宗祠”,在城北小山境建有“世相公宅”,在市中心关帝庙旁建有“锡兰古大厝”。同时,在清源山购置了大片山地作为世氏家族的私家墓地。为了融入中华文明,王子及其后裔崇文重教,尊礼守节。除一世使臣,二世通事(翻译),三世为七品散员外。到第七世时,世家出了首位举人世寰望。第十世又出了一位举人世宗煊。20年后,世家第十一世再出现一位举人世拱显。对于外籍侨民来说,能在“满街都是圣人”的泉州登科及第,实属不易。同时,世家对女性的要求也特别严格,要求嫁女重文,娶妇重节。据《锡兰祖训》载,“凡娶妇嫁女,务必耕读人家”。而在守节方面,世家被载入《泉州府志·烈女》的女性有:世华妻童氏、世哲候妻柯氏、世宗煊妻蔡氏、世益昌妻苏氏和世恭观妻陈氏。
  为了融入泉州社会,王子及其后裔与当地民众通婚结亲,和睦共处。据《锡兰祖训》载:“吾太祖简斋公有二女,一为黄文简公(明代礼部尚书黄凤翔)太夫人,一为何镜山公(明代史学家何乔远)太夫人。皆弛赠岳父母一品诰封,戴纱帽,穿红袍。至今泉人以为美谈。”1998年,“世家坑”出土了一块翰林院庶吉士杜中士为其舅公世开仕立的墓碑。它的发现,为锡兰王子世家又增添了一位杜氏裔亲。以上史料,印证的是锡兰王子后裔与当地文人望族联姻的史实。然而,王子后裔富而好礼、乐善好施的亲和之德也是众所周知。据泉州释迦寺保存的一份清代《世氏买地契》的记载:释迦寺之地,为世济美买“田厝池塘”捐赠而建。在台湾《世家族谱》里也有这样的记载:世振治“捐修南瑶宫(台湾彰化),造南尾(台湾彰化)之桥,铺妈祖宫之路”。可见,在行善积德、造福桑梓上,两岸锡兰王子后裔均有不俗表现。
  以上史实足以证明,锡兰王子不仅是异域文化的传播者,而且也是中华文明的崇尚者。为了推动中斯友谊,为了追求人类的文明,王子放弃了皇室优越的生活,而选择定居异国他乡。他的亲和之德,他的传奇人生,早已载入中斯两国的史册。我作为王子第十八代后裔,也为有这样一位祖先而自豪。为了推动新时期中斯友好关系的发展,为了不让中斯友好历史因欠缺文字的记载而造成后人的遗憾,我把近些年来亲历中斯友好交流的部分活动记录下来,让大家与我分享其中的乐趣。
  锡兰祖庭寻根 2002年6月6日,应斯里兰卡的邀请,我们从厦门经香港转飞泰国,于6月7日凌晨顺利抵达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机场。在机场贵宾室,我们见到了前来接机的斯里兰卡公共管理部部长,受到了斯中友协及驻斯参赞等友人的迎接。随后,在警车的引导下,我们来到加拉达日酒店下榻。在酒店大厅里,等候多时的斯国商贸部部长、科伦坡市市长和中国驻斯大使江勤政特地为我们举行了斯国传统礼仪中最为隆重的点灯仪式,它象征光明和吉祥。
  在斯国首都科伦坡,我们参观了国立博物馆,该馆陈列有大量的中国文物,主要有明永乐七年(1409)郑和下西洋途经锡兰时向当地寺院施舍的金银、钱币、丝绸、铜香炉和烛台及用汉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雕刻的石碑《郑和布施碑》。同时,馆内还陈列了许多不同年代的中国古代瓷器,其中不少为我们德化产的瓷器。它不仅印证了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而且见证了泉州与斯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为了再续中斯传统友谊,我将一尊德化白瓷滴水观音赠送给该馆收藏,让斯国人民加深对中国泉州的了解。
  在参访斯国文化之都康提市时,东道主在世界最美丽的热带植物园之一的康提皇家植物园举行了隆重的植树仪式,以此纪念为中斯友好关系作出杰出贡献的巴来那王子。
  在参访斯国中世纪古都科特市时,我参观了巴来那王子当年离开斯国赴泉州时的出海口,参拜了世氏家族祖先——国王及王后的陵墓。晚上,科特市市长与斯国文化及教育部部长为我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斯里兰卡执政党统一国民党副主席、电力和能源部部长、中国驻斯大使江勤政作为贵宾出席了晚宴。宴席上科特市市长提议与泉州市缔结姐妹城市,在一旁的江勤政大使当即嘱咐我,回国后向泉州市市长转告此事,并表示愿努力促成。在宴席上,科特市市长还提出划一块地给我建房,让我移居斯国。但我表示已习惯在中国生活,为促进中斯友好,我会常来常往。
  6月15日,我圆满结束了为期十天的斯国寻根之旅,返回中国。此次访斯,我走遍了斯国东南西北的城市,受到斯国高规格的外交礼遇,让我永远铭记在心。每到一处,街道两旁插满了中斯两国的国旗;每次出行,都由警车开道,地方官员接送,民众夹道欢迎。其中传递着一种信息:斯国政府与人民对中斯传统友谊的缅怀与重视以及对发展中斯新的友好关系的向往和期待。这正如斯政府官员的宴会致词所说:“斯政府希望以锡兰王子后裔的访问为新的起点,将斯中友好关系推向新的高度。”
  上海世博欢叙 2010年7月18日,我应斯里兰卡驻中国大使馆的邀请,参与上海世博会斯里兰卡国家馆开馆庆典。一大早,我与泉州市政府代表团一起,在世博会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持斯国驻华使馆的邀请书,取贵宾专用通道,乘组委会安排的专车来到世博中心。会场内早已坐满了应邀参加庆祝大会的中外嘉宾,两旁悬挂着中斯两国国旗。十点半,斯里兰卡总理萨纳亚克·贾亚拉特纳及斯国官员在上海市市长韩正的陪同下,来到庆祝会场。开馆仪式首先由韩正市长致贺辞,随后由斯国总理贾亚拉特纳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中国是斯里兰卡的患难之交,为斯里兰卡恢复经济、改善社会条件作出了重大贡献。斯里兰卡对上海世博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是第一批承诺支持并确定参与的国家之一”。贾亚拉特纳的讲话结束后,由斯里兰卡艺术家们奉上一台民族风歌舞秀。
  仪式结束后,我来到斯里兰卡国家馆参观。馆内处处弥漫着浓郁的斯里兰卡民族风情,处处洋溢着传统佛教岛国独特的文化魅力,整个展览可以说就是斯里兰卡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缩影。也许是出自对斯里兰卡的特殊感情,我无心浏览其他国家的展馆,把所有时间全泡在斯里兰卡国家馆内。
  下午两点左右,贾亚拉特纳总理陪同韩正市长到斯里兰卡国家馆参观。就在参观临近结束之际,先前相识的斯国财政部副部长萨拉·阿姆努加马先生将贾亚拉特纳总理请到我面前,把我介绍给他:“这就是您曾经提过生活在中国的斯里兰卡‘公主’。”总理亲切地与我握手,说起了在斯里兰卡的报纸上见过有关我在中国生活的报道,还说他的祖先与我的祖先有着血亲关系。总理和蔼可亲,谈笑风生。临别时。我把泉州开元寺94岁高僧传净法师书写的“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作品赠送给了他。
  到了傍晚,斯国总理一行从世博会其他国家馆参观归来。由于第一次我与总理见面时,斯里兰卡驻中国大使卡鲁纳提拉卡·阿姆努加马先生正好不在场,不知道总理与我见过面。他一见我,二话没说带着我就往前走。由于我与他语言不通,只好跟着他走,到后来才晓得他是要把我介绍给总理。来到贾亚拉特纳总理面前,只见他用僧伽罗语与总理窃窃私语。总理转过身来再与我握一下手,笑容可掬地讲了几句僧伽罗语。此时,我虽然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从他那表情中可以猜到,他说的是“刚刚才见过面”。过后,大使又热情地将我介绍给参加世博会斯里兰卡国家馆日的来宾。
  当晚宴会临近结束时,斯国总理的秘书得知我就是总理经常提起的锡兰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在中国的后裔许世吟娥时,主动提出要把我介绍给总理。当得知我已和总理见过两次面时,他还是坚持要为我与总理单独拍一张照留作纪念。此时的环境不像前两次见面时那样喧嚣——记者争相拍照,你挤我推。我与贾亚拉特纳总理照完相,总理认真地询问我在泉州的生活情况,还问及我是否有到斯里兰卡居住的想法。当他得知我七年前曾只身前往斯里兰卡寻根,当即邀请我偕同家人一道访斯。同时,总理还将我的身世介绍给坐在他旁边的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海龙先生。在谈及发展中斯友好关系时,总理还提出希望斯国城市能与泉州市结为友好城市,再续两国传统友谊……由于总理当晚要离开上海,我与他家常式的谈话,只好在畅谈甚欢之时提前结束,我依依不舍地与贾亚拉特纳总理及其随行的斯国亲人一一握手告辞……
  北京使馆会友 2011年8月,刚上任不久的斯里兰卡新任驻华大使朗吉特·乌扬高达特意安排到泉州访问。此行的首要任务是洽谈与泉州缔结友好城市的相关事宜,同时也顺便见见在泉州的“锡兰公主”。 在泉州期间,我陪同斯国大使一行参观了泉州的名胜开元寺。见面时,朗吉特·乌扬高达大使盛情邀请我到北京使馆官邸做客。2011年12月,我与在北京工作的弟弟许世志勇相约,一同前往位于北京建外建华路3号的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我们的车开进警备森严的使馆时,我的心情犹如踏上故土的感觉。迎面而来的双狮国旗、墙上挂饰及室内色彩,均带着浓厚的斯里兰卡民族特色。由于担心路上堵车而失约,我们提前半小时抵达了使馆。此时,正好遇到大使到外交部开会,我们只好在使馆的接待室内等候。
  当大使朗吉特·乌扬高达回到使馆,第一句话就是“让你们久等了!”此言一出,真让我有点不好意思。我赶紧说:“不好意思,是我们提前来了,打扰了您的工作。”大使如此谦和,令人备感亲切。随后,大使陪我们参观了使馆,见到了大使夫人、武官、商务参赞等使馆官员。主人还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一桌富有斯里兰卡风味的午餐。在餐桌上,我们与大使夫妇聊起了家常。畅谈中得知我弟弟从事电影行业,大使便大谈他喜欢电影《少林寺》,崇尚少林功夫,得知泉州也有一座南少林寺,大使更是兴致勃勃,当即表示将争取机会到泉州少林寺一览“一指禅”功夫。此次使馆之行,大使平易近人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2年3月5日,正值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举行斯里兰卡独立64周年暨中斯建交55周年的庆祝活动。斯国大使朗吉特·乌扬高达再次邀请我与弟弟许世志勇参与盛会。晚宴前,我们见到了特意从斯里兰卡赶来参加庆典活动的总统弟弟、国防部常秘戈塔巴雅先生,以及应邀参加庆典活动的外国驻华使节及常年奋斗在外交战线上、为中斯友好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前辈。让我预想不到的是,一位让我时时牵挂的老前辈竟与我同桌而坐。他就是我十年前访斯时,盛情接待过我的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江勤政先生。见到江大使,我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相隔十年之后能在北京见面是一种缘分。见到江大使身体健康、退而不休,仍致力于中斯友好,我由衷地感到钦佩。而惭愧的是,江大使关心、嘱咐的泉州市与斯国城市建立友好城市一事至今仍未实现……
  自那以后,我常常告诫自己,中斯两国都是我的故乡,中斯人民都是我的兄妹。故乡的兴盛,兄妹的幸福,我比谁都牵挂;中斯的友谊,两国的交往,我比谁都期盼。如今,我虽已进入天命之年,但我仍将继续努力,承祖先亲和之德,再续中斯传统之谊。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 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