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70周年征文|情结
日期:2019-08-22 15:37
来源:周运隆
时光荏苒,岁月倏忽。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我是昔日的一个政协委员,随着时光流逝,已是耄耋老人了。许多往事都难记清了,但回想起20年前在政协活动的那段岁月,政协对自己的影响和熏陶,却是难以忘怀。今逢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喜庆的日子,且将记忆与感触记录于此,权作纪念。
初识政协
我是当教师出身的,当了廿四年的教师。后在民盟工作廿年,其中与政协联系在一起就有16年,曾担任过鼓楼区政协第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和福州市政协第八、九届委员会常委。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从教师岗位到民盟工作,就是一个“隔行”,再参与政协,对我来说,一切都需要从头学习。1987年,由民盟推荐当选鼓楼区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第一次参加鼓楼区教育局对口座谈会。根据几年来工作中对教育问题的调研,我向区教育局提出了加强一般校建设的建议。当时建议没有被采纳,但我觉得,我的建议是对的,要允许别人对我的建议有一个了解的过程。之后,我一方面继续深入学校调研,一方面和委员们一起探讨。第二年区政协大会,我很高兴地听到区教育局提出了加强一般校建设的措施,决心用三年时间让一般校教育质量上一个新台阶。教育局局长还再三感谢政协对他们提出了好建议。这时,我作为政协委员无不为自己的建议能被人们所接受而感到欣慰。我觉得只要我们的意见和建议是富有建设性的、是与政府部门站在一条路线上、且能反映民意的,我们的意见和建议都不会“白说”的。
政协与“三坊七巷”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福州市旧城改造如火如荼,许多地方文物保护受到严重影响。福州市以南后街为中轴的三坊七巷,这个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街也面临着被“改造”的危境。“三坊七巷”被中国建筑界誉为“明清时期建筑博物馆”,是中国南方现存较为完整的古街区,这里承载着丰富的福州历史和人文底蕴,是福州乃至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度集中的地区。因此,“三坊七巷”的保护就受到省、市各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1991年初,我根据民意致函中共鼓楼区委和区政府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建设南后一条街》的建议。是年九月,区政府以旧城改造指挥部的名义复函,表示区委、区政府对改造南后街非常重视,已责成区房管局和南街街道负责改造工作。区政府已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卢济威教授设计改造方案。同时将你的建议和市文管会郑国珍同志的《福州“三坊七巷”的保护与整治》一文提供给卢教授等人,作为规划方案设计的参考材料。
鼓楼区政协为促进“三坊七巷”的保护,进一步组织了调研,并在1992年2月向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提交了区政协对“三坊七巷”保护和建设的调研报告,并附上我的建议。是年8月,市政协根据鼓楼区政协和我的建议以及市民盟提交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提案,联合开展调研,撰写了《我们如何为保护、开发“三坊七巷”服务》的调研报告。报告呈送中共福州市委并在《福州晚报》发表外,还提交参加给10月在福州召开的全国部分历史文化名城政协第三次联席会议,作为大会发言进行交流。
1993年2月福州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市民盟再次提案要求,在旧城改造中要重视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以维护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但遗憾的是1993年终将三坊七巷的土地批租给房地产开发商,企图依靠开发商的力量来“保护”三坊七巷(实际开发商只是对部分重点文物单位作象征性保护)。然而,三坊七巷第一期“衣锦华庭”房地产开发后,便搁置了。三坊七巷处于房地产开发与文物保护进退维谷之境地了。
十几年过去,三坊七巷古建筑受到损坏,并曾发生过火灾,幸未酿成大祸。各界人士对此忧心如焚,他们不断呼吁终止房地产开发,收回三坊七巷土地使用权,重新启动三坊七巷保护。在此期间(1994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钱伟长,曾率全国政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调查团”一行视察福州三坊七巷等文物保护单位,他对三坊七巷现状十分担忧,并对保护不力提出批评。中央电视台对三坊七巷现状做过报道,批评说“谁破坏三坊七巷,谁必将成为历史罪人!”
经过这十余年的理性思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三坊七巷的历史价值和整体保护的重要意义。2004年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和福州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省市民盟再次建议尽快采取措施抢救、修复和保护三坊七巷,受到大会高度关注。
在中共省市委和省市政协领导的直接关心下,福州市制定了加快抢救、修复、保护方案,省市政府共同斥巨资投入维护。2005年三坊七巷部分名人故居正式向游人开放,成为福州国庆旅游黄金周的新景点。福州三坊七巷得以保护,凝聚了社会各界人士以及省、市、区政协对福州历史文化的认同和不解之情缘。
关注民生
“奔走国是,关注民生”是民盟的优良传统。我作为民盟的一员,就要重视和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一次,在鼓楼区旧城改造中,某些工地“野蛮”施工造成周边道路严重损坏,影响群众出行。《福州晚报》也曾两次刊登群众来信反映,终未得到妥善解决。为此,我便写了《为我区马路呼吁》的意见,登在鼓楼区政协的《协商与监督》专刊上。这一“呼吁”受到鼓楼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把维护道路和修复被损坏的道路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并举一反三,加强了旧城改造施工的管理。我在区政协的《协商与监督》专刊上,写了多篇反映社情民意的意见与建议,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000年,根据盟员反映,我撰写了《禁止用“福尔马林”浸泡水产品上市,毒害消费者》的社情民意信息,登在《福州政协信息》上,引起有关领导和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福州晚报》以大幅标题作了专题报道,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对水产品市场进行了排查,有效地遏制了水产市场违法行为。
我在担任市区政协委员期间,除写了多篇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提案和建议外,还写了涉及文化、城市规划、绿化环保、耕地保护、国企政策、社会保障以及社会治安等诸方面提案和“社情民意”。这些提案和“社情民意”虽然达不到专家的水平,但可起到反映情况,为有关部门提供一定讯息和建议的作用。
几点感悟
政协给我提供了一个参政议政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我得到了很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当个政协委员不仅仅享有政协委员的荣誉,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起政协委员的责任,我将自己当好委员的体会归纳成“四多”,即多参与、多学习、多发言、多写提案。
多参与: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政协工作已经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紧密连接在一起了。作为一个政协委员能躬身这个时代伟业而感到光荣与自豪。我把这种光荣感和自豪感,转化为责任感和使命感,时时告诫自己不能只图政协委员的荣誉,而要尽职尽责,努力当好委员,为政协增添光彩。积极参与政协的每一个活动,每一项工作,就是责任感的体现。多参与就是当好政协委员的前提。
多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新事物、新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研究。因此,仅仅能熟悉你自己的那一“行”是不够的,要去学习你所不熟悉领域的事物,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提高自己思想政治水平。平时还要善于捕捉各种信息,注意积累各种“素材”,多做分析与判断。没有平时的积累,不断充实自己,就不能在参政议政中参到点子上,议到关键处。
多发言: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就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献计献策。如果一个委员都不发言,或少发言,不建言献策,那么就不能算尽到委员的职责。政协是高层次的参政议政舞台。多发言不能信手拈来,高谈阔论,哗众取宠。更不能言之无物,无病呻吟。而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富有建设性。
多写提案:政协提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是委员献睿智,履职责的体现。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协委员履职的一种“短平快”的形式,有利于密切群众的联系,帮助政府及时倾听到群众的呼声。
政协犹如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这里既有纪律,又有民主。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在这里民主政治气氛活跃而热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种体现。政协又是一个大学校,十多年来,我每一步的成长和进步都与政协的关怀、教育和帮助紧密相连。可以这样说,我与政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现在,我虽然已经离开政协近20年,但政协情结仍然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退休后,我一直继续订阅《人民政协报》。家里人问我,你离开了政协,还订这报干什么?我说,我看政协报更有感情。我想,这就是忘不了的政协“情结”吧!
作者:周运隆,民盟盟员,民盟福州市委会原专职副主委
初识政协
我是当教师出身的,当了廿四年的教师。后在民盟工作廿年,其中与政协联系在一起就有16年,曾担任过鼓楼区政协第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和福州市政协第八、九届委员会常委。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从教师岗位到民盟工作,就是一个“隔行”,再参与政协,对我来说,一切都需要从头学习。1987年,由民盟推荐当选鼓楼区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第一次参加鼓楼区教育局对口座谈会。根据几年来工作中对教育问题的调研,我向区教育局提出了加强一般校建设的建议。当时建议没有被采纳,但我觉得,我的建议是对的,要允许别人对我的建议有一个了解的过程。之后,我一方面继续深入学校调研,一方面和委员们一起探讨。第二年区政协大会,我很高兴地听到区教育局提出了加强一般校建设的措施,决心用三年时间让一般校教育质量上一个新台阶。教育局局长还再三感谢政协对他们提出了好建议。这时,我作为政协委员无不为自己的建议能被人们所接受而感到欣慰。我觉得只要我们的意见和建议是富有建设性的、是与政府部门站在一条路线上、且能反映民意的,我们的意见和建议都不会“白说”的。
政协与“三坊七巷”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福州市旧城改造如火如荼,许多地方文物保护受到严重影响。福州市以南后街为中轴的三坊七巷,这个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街也面临着被“改造”的危境。“三坊七巷”被中国建筑界誉为“明清时期建筑博物馆”,是中国南方现存较为完整的古街区,这里承载着丰富的福州历史和人文底蕴,是福州乃至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度集中的地区。因此,“三坊七巷”的保护就受到省、市各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1991年初,我根据民意致函中共鼓楼区委和区政府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建设南后一条街》的建议。是年九月,区政府以旧城改造指挥部的名义复函,表示区委、区政府对改造南后街非常重视,已责成区房管局和南街街道负责改造工作。区政府已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卢济威教授设计改造方案。同时将你的建议和市文管会郑国珍同志的《福州“三坊七巷”的保护与整治》一文提供给卢教授等人,作为规划方案设计的参考材料。
鼓楼区政协为促进“三坊七巷”的保护,进一步组织了调研,并在1992年2月向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提交了区政协对“三坊七巷”保护和建设的调研报告,并附上我的建议。是年8月,市政协根据鼓楼区政协和我的建议以及市民盟提交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提案,联合开展调研,撰写了《我们如何为保护、开发“三坊七巷”服务》的调研报告。报告呈送中共福州市委并在《福州晚报》发表外,还提交参加给10月在福州召开的全国部分历史文化名城政协第三次联席会议,作为大会发言进行交流。
1993年2月福州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市民盟再次提案要求,在旧城改造中要重视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以维护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但遗憾的是1993年终将三坊七巷的土地批租给房地产开发商,企图依靠开发商的力量来“保护”三坊七巷(实际开发商只是对部分重点文物单位作象征性保护)。然而,三坊七巷第一期“衣锦华庭”房地产开发后,便搁置了。三坊七巷处于房地产开发与文物保护进退维谷之境地了。
十几年过去,三坊七巷古建筑受到损坏,并曾发生过火灾,幸未酿成大祸。各界人士对此忧心如焚,他们不断呼吁终止房地产开发,收回三坊七巷土地使用权,重新启动三坊七巷保护。在此期间(1994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钱伟长,曾率全国政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调查团”一行视察福州三坊七巷等文物保护单位,他对三坊七巷现状十分担忧,并对保护不力提出批评。中央电视台对三坊七巷现状做过报道,批评说“谁破坏三坊七巷,谁必将成为历史罪人!”
经过这十余年的理性思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三坊七巷的历史价值和整体保护的重要意义。2004年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和福州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省市民盟再次建议尽快采取措施抢救、修复和保护三坊七巷,受到大会高度关注。
在中共省市委和省市政协领导的直接关心下,福州市制定了加快抢救、修复、保护方案,省市政府共同斥巨资投入维护。2005年三坊七巷部分名人故居正式向游人开放,成为福州国庆旅游黄金周的新景点。福州三坊七巷得以保护,凝聚了社会各界人士以及省、市、区政协对福州历史文化的认同和不解之情缘。
关注民生
“奔走国是,关注民生”是民盟的优良传统。我作为民盟的一员,就要重视和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一次,在鼓楼区旧城改造中,某些工地“野蛮”施工造成周边道路严重损坏,影响群众出行。《福州晚报》也曾两次刊登群众来信反映,终未得到妥善解决。为此,我便写了《为我区马路呼吁》的意见,登在鼓楼区政协的《协商与监督》专刊上。这一“呼吁”受到鼓楼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把维护道路和修复被损坏的道路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并举一反三,加强了旧城改造施工的管理。我在区政协的《协商与监督》专刊上,写了多篇反映社情民意的意见与建议,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000年,根据盟员反映,我撰写了《禁止用“福尔马林”浸泡水产品上市,毒害消费者》的社情民意信息,登在《福州政协信息》上,引起有关领导和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福州晚报》以大幅标题作了专题报道,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对水产品市场进行了排查,有效地遏制了水产市场违法行为。
我在担任市区政协委员期间,除写了多篇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提案和建议外,还写了涉及文化、城市规划、绿化环保、耕地保护、国企政策、社会保障以及社会治安等诸方面提案和“社情民意”。这些提案和“社情民意”虽然达不到专家的水平,但可起到反映情况,为有关部门提供一定讯息和建议的作用。
几点感悟
政协给我提供了一个参政议政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我得到了很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当个政协委员不仅仅享有政协委员的荣誉,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起政协委员的责任,我将自己当好委员的体会归纳成“四多”,即多参与、多学习、多发言、多写提案。
多参与: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政协工作已经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紧密连接在一起了。作为一个政协委员能躬身这个时代伟业而感到光荣与自豪。我把这种光荣感和自豪感,转化为责任感和使命感,时时告诫自己不能只图政协委员的荣誉,而要尽职尽责,努力当好委员,为政协增添光彩。积极参与政协的每一个活动,每一项工作,就是责任感的体现。多参与就是当好政协委员的前提。
多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新事物、新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研究。因此,仅仅能熟悉你自己的那一“行”是不够的,要去学习你所不熟悉领域的事物,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提高自己思想政治水平。平时还要善于捕捉各种信息,注意积累各种“素材”,多做分析与判断。没有平时的积累,不断充实自己,就不能在参政议政中参到点子上,议到关键处。
多发言: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就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献计献策。如果一个委员都不发言,或少发言,不建言献策,那么就不能算尽到委员的职责。政协是高层次的参政议政舞台。多发言不能信手拈来,高谈阔论,哗众取宠。更不能言之无物,无病呻吟。而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富有建设性。
多写提案:政协提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是委员献睿智,履职责的体现。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协委员履职的一种“短平快”的形式,有利于密切群众的联系,帮助政府及时倾听到群众的呼声。
政协犹如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这里既有纪律,又有民主。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在这里民主政治气氛活跃而热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种体现。政协又是一个大学校,十多年来,我每一步的成长和进步都与政协的关怀、教育和帮助紧密相连。可以这样说,我与政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现在,我虽然已经离开政协近20年,但政协情结仍然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退休后,我一直继续订阅《人民政协报》。家里人问我,你离开了政协,还订这报干什么?我说,我看政协报更有感情。我想,这就是忘不了的政协“情结”吧!
作者:周运隆,民盟盟员,民盟福州市委会原专职副主委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