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网站!

同心70周年征文|乡愁淡淡亲情浓
日期:2019-08-22 15:48 来源:俞顺源
  我的故乡在江西婺源。1997年夏天,我大学毕业来长乐工作,在乡镇中学任教。少小离家,常常思念故乡、思念父母、思念妈妈的味道。那时的乡愁,总是浓浓的。
  那时交通通讯都不太方便。那时安装固定电话是要缴纳一笔可观的初装费的。而且电话费也很贵。刚刚参加工作,自然是不舍得安装电话的。跟父母亲友联系靠书信往来。2000年前后安装了固定电话,跟亲友联系便方便了很多。2002年前后用上手机,联系就更方便了。不过,每次都不敢聊太久。毕竟电话费还是比较贵。人心总是不足的。那时总在想,要是能不考虑话费,痛痛快快地聊那该有多好。
  那时探望父母则只能在寒暑假。每次回家,要先坐大巴到福州,从福州坐12小时的火车到景德镇,再从景德镇坐大巴到婺源。这一折腾,头尾得两天。每次回来,都是大包小包,装着满满的妈妈的味道。每次来回,我都如同一个小商贩,站在月台上,总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总喜欢眺望铁轨。望着长长的一眼望不到头的铁轨,心却早已飞回老家,飞到父母身边。那时的乡愁是一条长长的铁轨,我在这头,父母在那头。
  2003年,我转行从事律师工作,经济条件有所好转。电话实行单向收费,话费也不断下降。跟父母通话便不用考虑成本了。每次一聊就是个把小时。虽然联系方式方便了很多,但人心仍然是不足的。那时总在想,要是能通过视频看到父母就好了。
  2008年,我买了第一辆车子。正好从长乐到婺源的高速公路也不断地修建。我便时常自己驾车回老家。每次回来,后备箱总是塞得满满当当的。装着满满的依然是妈妈的味道。
  随着高速公路渐渐连通,回家的路慢慢变短。由起初的九个多小时,慢慢变成七个多小时。虽然方便了不少,但因为工作较忙,且回去的成本较高。因而,回老家的次数虽然比以前多了些,但仍然不能经常回去。乡愁依旧是浓的。那时的乡愁是一条长长的高速公路,我在这头,父母在那头。
  再后来,听说京福高铁要经过我的故乡。听到这个消息后,硬是激动了好久。盼望着、盼望着,京福高铁终于在2015年6月28日开通了。从福州到婺源,两小时!仅相当于大城市上班的通勤时间!
  于是,回家不再开车。我重新站上了月台。手里的行李箱也轻了。铁轨依然很长,依然望不到头。但那种伴随我十几年的莫名的激动没有了。因为,如今,大家都用上了手机,安装了宽带。联系都可以微信视频。如今物流也非常方便,再也不用做小商贩了。妈妈的味道,物流都能解决了。父母也可以经常来长乐小住。
  乡愁淡了,而亲情更浓了。
  作者:俞顺源,民盟盟员,福建紫阳律师事务所律师。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 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