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70周年征文|锲而不舍为教育 建言议政谱新篇
日期:2019-08-23 09:35
来源:郭加丰
2009年元月,因工作需要,我调到民盟漳州市委会机关,成为一名民主党派专职干部。不知不觉,已经10年过去了。10年来,我作为新时代统一战线的一员,努力带领漳州民盟盟员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想到我自己多年来建言议政、履行职能的实践,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3月4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讲话时强调的,希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有很深的感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这个平台上,我们才得以充分履职,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助力发展。多年来,漳州民盟提出的意见建议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每年都有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其中效果最好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创建漳州市中职园区的提案。
2018年6月22日,多家媒体报道了漳州市职教园区(即提案所提的漳州市中职园区,官方报道为漳州市职教园区)在漳州高新区破土动工的消息。该园区位于漳州市高新区,属省级重点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502亩,总投资约16.78亿元,是漳州教育系统近年来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看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激动,因为我深知这个项目从构思到变成现实,是多么的不易。这既是漳州民盟持续多年不懈努力推动的成果,也是近年来通过政治协商推动漳州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生动案例。我参与策划和组织了该提案的调研,亲身经历了这个项目从无到有,从蓝图到现实的全过程,如今回顾,仍感慨万千。
教育是我们民盟的主界别,也是我们始终关注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漳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化步伐加快,市区人口增长迅速。漳州市区的中小学布局不合理,容量不足问题日益突出。我们针对这个问题,组织了专题调研小组,由我牵头开展调研。经过调研发现,主城区芗城区的小学生均占地面积5.86㎡,不到我省标准的三分之一;生均校舍3.49㎡,仅为我省标准的二分之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调研组想到通过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来解决问题。
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发现教育资源不足的,不止是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当时漳州市属公办中职学校7所,根据国家中职示范校的基本标准,除了漳州一职校和农业学校校占地面积基本达标外,其他五所都不达标,且仅占地面积一项就都没超过标准的三分之一。这些学校所处的位置都在中心城区,同中小学一样,空间扩展非常困难。其中,漳州二职校就因占地面积不足,2012年未能评上全国示范校,从而错失了国家上千万补助。发展空间不足成为漳州市中职院校发展遇到的最大最突出的瓶颈。
能否找到一个一举两得、多方共赢的办法呢?我们的视线从市区转向了当时刚刚成立的漳州高新区。如果能将中职学校迁入高新区,重新规划,高标准建设,就能为其发展提供新的更大的空间。也能为高新区带来人气,增加教育资源,优化投资环境,增加科研力量,储备产业发展人才。同时,处于中心城区的这些原中职学校用地可以有效盘活,腾笼换鸟,改建为中小学、幼儿园。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创建中职园区的基本设想。
为了推动这一设想从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决定充分利用政协这一平台。2013年,民盟漳州市委会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组织提案,在市政协大会上做了口头发言。大会发言题为《创建中职园区,优化市区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该提案建议在漳州高新区创建一个中职园区,把市区的一批中职院校等迁入园区,然后利用搬迁后留下的场所举办中小学、幼儿园。该提案还对中职园区的规划以及优化市区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民盟的这一发言,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做了批示。该提案被《闽南日报》《海峡导报》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当时,漳州市政协正在市委的领导下进行提案办理改革创新,探索通过市政协与市纪委联合督办提案的方式,促进政治协商成果的落实。由于《创建中职园区,优化市区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且是关乎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民生问题,因此,该提案在被列为市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后,很快成为市政协与市纪委联合督办的第一号提案,由市政协、市纪委、市委教育工委、教育局领导联合组织有关部门就提案内容进行视察,并召开专题督办座谈会。该提案的办理也因此成为政协民主监督与纪检纪律监督相结合的首个案例,成为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的重要里程碑。
在新的督办体制的助力下,提案的办理落实得到了有力促进。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划建设部门、漳州高新区均非常重视,迅速组织力量,就建设职教园区的可行性进行调研论证,并提交具体的细化方案。漳州市政协还专门组织了调研组赴外地取经职教园区建设,调研组将成果做进一步提炼后,以市政协的名义提出了建设职教园区的综合意见,提交市委市政府。在2015-2016年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建职教园区作为加快漳州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被列入其中。
2016年,漳州市政府终于决定启动建设漳州市职业教育园区,占地700亩,先集中建设3所符合国家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标准的中职院校,即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漳州工贸学校、漳州高级技工学校。建设漳州职教园区终于从建设蓝图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吴芳华当选民盟漳州市委会主委后,非常关心职教园区项目的落实、进展,在多种协商、参政会上不断呼吁加快落实。2017年7月,漳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再次研究决定,投入资金,马上启动职教园区实质性建设,2018年6月,职教园区终于破土动工。在确认职教园区即将动工后,盟市委又未雨绸缪,吴芳华主委带领盟内政协委员视察我市职业教育,听取职教园区项目进展,并开始聚焦职教园区的软环境建设。盟市委在2018年政协大会上又提交了《优化职教软环境,加快我市中职教育发展》建议。至此,由民盟漳州市委会提出,依托政治协商平台加强推动的创建中职园区的建议,终于取得了实际成效,真正从设想变成了现实。作为亲历者,我很为此感到骄傲。
回顾创建漳州市中职园区提案从提出到实现的过程,我感想深刻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党派的参政议政因有其政治属性而不同于一般的建言献策(智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民主党派作为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发挥必将是越来越好。二是民主党派的建言议政要准确把握形势,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找准问题、捂透问题、解决问题;要看是不是党委关注的、是不是政府想做的、是不是党派擅长的(优势)。三是要探索机制,提质增效。市政协与市纪委联合督办提案的方式,正是这种探索创新,提质增效的重要成果之一。创建中职园区作为市政协与市纪委联合督办的第一号提案,其办理过程成为联合督办制度落实的有益探索,也成为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的重要里程碑。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对促进建言议政成果的落实是可以起到显著作用的。
作为党派专职干部,我在履职尽责中不断成长进步。在今后的履职道路上,我将一如既往,持续关注民生,进一步凝聚盟内智慧与力量,多出好提案,推动参政议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作者:郭加丰,民盟盟员,漳州市政协常委,民盟漳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想到我自己多年来建言议政、履行职能的实践,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3月4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讲话时强调的,希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有很深的感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这个平台上,我们才得以充分履职,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助力发展。多年来,漳州民盟提出的意见建议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每年都有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其中效果最好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创建漳州市中职园区的提案。
2018年6月22日,多家媒体报道了漳州市职教园区(即提案所提的漳州市中职园区,官方报道为漳州市职教园区)在漳州高新区破土动工的消息。该园区位于漳州市高新区,属省级重点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502亩,总投资约16.78亿元,是漳州教育系统近年来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看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激动,因为我深知这个项目从构思到变成现实,是多么的不易。这既是漳州民盟持续多年不懈努力推动的成果,也是近年来通过政治协商推动漳州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生动案例。我参与策划和组织了该提案的调研,亲身经历了这个项目从无到有,从蓝图到现实的全过程,如今回顾,仍感慨万千。
教育是我们民盟的主界别,也是我们始终关注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漳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化步伐加快,市区人口增长迅速。漳州市区的中小学布局不合理,容量不足问题日益突出。我们针对这个问题,组织了专题调研小组,由我牵头开展调研。经过调研发现,主城区芗城区的小学生均占地面积5.86㎡,不到我省标准的三分之一;生均校舍3.49㎡,仅为我省标准的二分之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调研组想到通过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来解决问题。
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发现教育资源不足的,不止是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当时漳州市属公办中职学校7所,根据国家中职示范校的基本标准,除了漳州一职校和农业学校校占地面积基本达标外,其他五所都不达标,且仅占地面积一项就都没超过标准的三分之一。这些学校所处的位置都在中心城区,同中小学一样,空间扩展非常困难。其中,漳州二职校就因占地面积不足,2012年未能评上全国示范校,从而错失了国家上千万补助。发展空间不足成为漳州市中职院校发展遇到的最大最突出的瓶颈。
能否找到一个一举两得、多方共赢的办法呢?我们的视线从市区转向了当时刚刚成立的漳州高新区。如果能将中职学校迁入高新区,重新规划,高标准建设,就能为其发展提供新的更大的空间。也能为高新区带来人气,增加教育资源,优化投资环境,增加科研力量,储备产业发展人才。同时,处于中心城区的这些原中职学校用地可以有效盘活,腾笼换鸟,改建为中小学、幼儿园。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创建中职园区的基本设想。
为了推动这一设想从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决定充分利用政协这一平台。2013年,民盟漳州市委会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组织提案,在市政协大会上做了口头发言。大会发言题为《创建中职园区,优化市区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该提案建议在漳州高新区创建一个中职园区,把市区的一批中职院校等迁入园区,然后利用搬迁后留下的场所举办中小学、幼儿园。该提案还对中职园区的规划以及优化市区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民盟的这一发言,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做了批示。该提案被《闽南日报》《海峡导报》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当时,漳州市政协正在市委的领导下进行提案办理改革创新,探索通过市政协与市纪委联合督办提案的方式,促进政治协商成果的落实。由于《创建中职园区,优化市区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且是关乎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民生问题,因此,该提案在被列为市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后,很快成为市政协与市纪委联合督办的第一号提案,由市政协、市纪委、市委教育工委、教育局领导联合组织有关部门就提案内容进行视察,并召开专题督办座谈会。该提案的办理也因此成为政协民主监督与纪检纪律监督相结合的首个案例,成为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的重要里程碑。
在新的督办体制的助力下,提案的办理落实得到了有力促进。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划建设部门、漳州高新区均非常重视,迅速组织力量,就建设职教园区的可行性进行调研论证,并提交具体的细化方案。漳州市政协还专门组织了调研组赴外地取经职教园区建设,调研组将成果做进一步提炼后,以市政协的名义提出了建设职教园区的综合意见,提交市委市政府。在2015-2016年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建职教园区作为加快漳州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被列入其中。
2016年,漳州市政府终于决定启动建设漳州市职业教育园区,占地700亩,先集中建设3所符合国家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标准的中职院校,即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漳州工贸学校、漳州高级技工学校。建设漳州职教园区终于从建设蓝图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吴芳华当选民盟漳州市委会主委后,非常关心职教园区项目的落实、进展,在多种协商、参政会上不断呼吁加快落实。2017年7月,漳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再次研究决定,投入资金,马上启动职教园区实质性建设,2018年6月,职教园区终于破土动工。在确认职教园区即将动工后,盟市委又未雨绸缪,吴芳华主委带领盟内政协委员视察我市职业教育,听取职教园区项目进展,并开始聚焦职教园区的软环境建设。盟市委在2018年政协大会上又提交了《优化职教软环境,加快我市中职教育发展》建议。至此,由民盟漳州市委会提出,依托政治协商平台加强推动的创建中职园区的建议,终于取得了实际成效,真正从设想变成了现实。作为亲历者,我很为此感到骄傲。
回顾创建漳州市中职园区提案从提出到实现的过程,我感想深刻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党派的参政议政因有其政治属性而不同于一般的建言献策(智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民主党派作为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发挥必将是越来越好。二是民主党派的建言议政要准确把握形势,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找准问题、捂透问题、解决问题;要看是不是党委关注的、是不是政府想做的、是不是党派擅长的(优势)。三是要探索机制,提质增效。市政协与市纪委联合督办提案的方式,正是这种探索创新,提质增效的重要成果之一。创建中职园区作为市政协与市纪委联合督办的第一号提案,其办理过程成为联合督办制度落实的有益探索,也成为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的重要里程碑。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对促进建言议政成果的落实是可以起到显著作用的。
作为党派专职干部,我在履职尽责中不断成长进步。在今后的履职道路上,我将一如既往,持续关注民生,进一步凝聚盟内智慧与力量,多出好提案,推动参政议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作者:郭加丰,民盟盟员,漳州市政协常委,民盟漳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