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网站!

同心70周年征文|一路上有你
日期:2019-08-23 11:05 来源:张久升
  我们每个人每天平均会谋面数百上千人,而真正相遇的会有几十人。在人的一生会,这些人能与你成为朋友的,多者亦不盈千吧。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朋友中,成为益友的又少之又少。
  2012年,因为机缘巧合,加入民盟组织两年后,我有幸成为民盟的专职干部。回顾自己在民主党派机关工作,成为统战大家庭中的一员,便是交到了许多益友。
  在民盟,我得以与先贤大师交朋友。张澜、梁漱溟、闻一多、李公朴,这些年少时在教科书上读到的闪闪名字,原来都是民盟先辈,当我成为民盟的一员时,我因为与他们同一队伍而倍受灵魂的感召与洗礼。
  看电影《无分西东》,在炮火纷飞的中国安不下一张课桌的时候,当时中国许多大师级的教授们辗转来到云南成立西南联大,在极恶劣的条件下坚守文化阵地,立志为学,造就各学科灿若群星的现象,传续中华文脉千年弦歌,他们中有很多就是民盟的知识分子。观《民主之澜》,张澜先生一生立身行事,皆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励并励人,有川北圣人和布衣省长之美誉。布衣长袍髯须飘飘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成为经典的画面,也是中国共产党史统一战线富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读他们的著作,看他们的纪录片,大师们为了救国图存,民族复兴,至生死于度外的气节,书屏之外,隔着近百年的光阴,我依然感受着民盟人正直撼人力量。
  那年,民盟蕉城区委会开展传统村落课题调研。我第一次认真地审视自己成长工作过的乡村,在岁月的变迁中村庄破败了,人员流失了,曾经那么熟悉的乡村于我那般陌生,我仿佛从来没有真正读懂它。找来当代民盟大师费孝通的《乡土社会》来读,大师深入浅出的文字引导我透过乡村现象仿佛看到了乡土社会绵延千年的脉络肌理,而这脉络在商品社会的冲击下正在解构和瓦解。于是,我也找到了调研报告的落笔方向。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培训期间,课余到附近的中央民族大学去转悠,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臻言题写在校门内的碑石上。先生对美的理解与态度,不仅是对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认同,更可以理解为一种处世哲学,用包容,欣赏的眼光看世界。如醍醐灌顶,一些纠结便倏然而去。
  中国人历来尊崇君子人格,梁漱溟尝云“功夫只在慎独,其它皆非可用力之处。”这是修身立德的最高标准。盟员先贤们独立思考的书生意气、知行合一的修身立德情操,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仿佛是一股高山清泉,涤荡着世间的一些浑浑噩噩。世界纷纷扰扰,保持个人内心的定力,自爱、慎独,而不被外界所摇摆,风动,帆动,我自如如不动,是何等重要!穿越时空,与民盟大师交朋友,汲着先贤精神的指引,告诫自己要努力做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
  在民盟,也结识了身边的许多良师益友。蕉城民盟前主委陈远,勤于艺业,哪怕再忙再累,每天也要利用早起晚睡的时间,刀笔不离手,成为书法篆刻大家。作为民主人士,他建言立论,不为利益驱动,在调研的基础上,旁观者清,有理有节循循发声,推动政府工作。盟员陈孔珍,陈玉新,他们退休之后,生命不息,钻研不止。陈孔珍,作为少有的区域经济专家,他建立民间智库,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数年间汇成了一本数十万字的《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研究报告》。陈玉新老师,年逾七旬,忍下眼疾等各种病痛,潜心编著《普通话宁德话两用字典》。他生活清贫,却自费出版字典,为宁德方言的活态传承提供了书面依据。字典出版声名鹊起却依旧安静而低调。在他们身上,是真正知识分子的情怀的流淌。还有盟员陈向萍,谜家,她利用业余时间,不辞辛劳,举办、参加一场场灯谜赛事,培养一批批灯谜爱好者和能手,永远是那样的笑容可掬地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扬,把灯谜做成了一张宁德文化名片。在她身上,我看到一种文化人的美好与担当。
  我因为身处在在这样的朋友圈而收获着正能量,也因为身边有这样的盟友而令人催人奋进。汲取着这样良师益友的力量,仰望星空,脚踩大地,存一方梦想,耕一亩田地,内心宁静,外在的纷扰便成为过眼云烟。
  有一天,有位早年认识偶有接触的朋友与我说,因为我,而想加入民盟。这不正像当年我慕着那些民盟组织的人才而去的吗?我欣然做了她的介绍人,为我们的民盟队伍、统战队伍吸纳年轻的优秀的人才而高兴。
  习近平总书记说,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善于联谊交友。我愿意藉着民盟这一民主党派组织的统战舞台,团结更多的盟友,秉承合作初心,围绕同心圆,作诤友、作益友,与尔同行,共筑中国梦!
  作者:张久升,民盟盟员,民盟蕉城区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 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