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70周年征文|一个参政平台 成就万顷绿色精彩
日期:2019-08-23 11:17
来源:郑文通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中部的沿海地区,境内海岸线曲折绵长,长达881.12里,有大小岛屿142个,其中有居民居住的8个岛屿的岛岸线长达84.24里。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在长达近1000里的海岸线、岛岸线和沿海各乡镇、岛屿9000多里长的主要道路、公路、田间道路及房前屋后遍植越南木麻黄作为防护林。这些木麻黄迅速成林后形成了长达一万多里的纵横交错的千百条防护林带。它对于抗御海浪海雾、抵御狂风暴雨、防止水土流失,确保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增产增收,保护沿海广大地区群众家园的安全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彻底消除了解放之前经常因海浪决堤淹没农田、冲毁民房的惨状。防护林被沿海地区广大群众称为丰收林、生命林和幸福林。
时间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沿海防护林有的自然枯亡、有的被滥砍乱伐、有的正发生病虫害、有的被挪占他用等等,导致防护林资源锐减,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功能大为削弱,水土流失日见严重,农民、渔民增产增收和广大沿海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与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极不协调,广大沿海地区干部群众热切期盼再现当年郁郁葱葱的防护林带。针对这一状况,民盟莆田市秀屿区支部从2004年初开始,奔走于我市各县、区、管委会的沿海各乡镇、村居实地查看防护林带的现状,走访当地干部群众,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在一年多的调研基础上,由本人执笔撰写的《关于尽快更新和抢救我市沿海防护林的建议》,作为民盟莆田市委员会的集体提案,于2005年初提交政协莆田市四届五次会议。
提案一经提交,便受到了莆田市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该提案被评为莆田市政协2005年度重点提案和优秀提案。时任莆田市副市长陈金扬同志对这个提案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全市各县、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和沿海地区各乡镇,应立即做好防护林的培植更新、抢救复壮工作。该提案交接各有关承办单位之后,市政协特地委派专人对陈金扬副市长的批示办理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各承办单位的办理情况。2005年暑假,在市政协牵头带领下,福建省林业厅、林业科技人员、省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市直有关部门和提案提交单位民盟莆田市秀屿区支部的有关盟员,连续多天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驱车驾舟先后深入秀屿区平海镇的卓东村,埭头镇汀岐村、南日镇的云万村、荔城区北高镇澄江村、美兰村以及城厢区、涵江区、仙游县的有关沿海海堤、道路公路两侧、田间地头及村道等处的防护林带进行实地调查、拍照,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走访当地干部群众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嗣后,把调研的结果和办理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各县、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
2005年夏天,在莆田市政协对于我市沿海防护林抢救和更新情况开展调研及跟踪办理工作的推动下,各参与承办的各乡镇、村居纷纷响应,一个个关于防护林培植更新、抢救复壮的方案被提到各县区、管委会领导班子的重要工作日程上,并马上付诸实施。有的县、区、管委会把林业科技人员请了进来;有的县、区、管委会派出精干队伍赴外地取经;有的县、区、管委会与有关高校联手合作。林业科技人员、学者、教授为防护林的培植更新、抢救复壮所提的许多措施与对策、方法与意见,对我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起到了关键性指导性的作用。各县区、管委会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还紧密联系本地区的实际,积极探索并有效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切实可行的利益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社会团体、民间力量共同参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林权改革,着力探索土地置换、赎买和合作补偿及资本运作等新机制。
经过四年多坚持不懈的攻坚,如今莆田市沿海、岛屿以及道路两侧和田间地头更新的防护林木又现郁郁葱葱的可喜景象,抢救复壮的防护林林木披上新绿,海堤基干防护林带得到加宽、加长、新建和更新,并实现了所有防护林带对接合拢,农田和道路林网控制面积大规模增加,沿海地区防护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有一般性生态防护功能,向以对付海啸和风暴潮等突发性灾难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护功能的拓展和转变,由单一结构的防护林带建设向消浪林带、防风林带、海堤基干林带和多功能防护林网四个层次构成的复合结构转变。现今,发生在我市沿海地区的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遏制,沿海群众的家园得到有效保护。
现在,莆田市各级政府正精心规划沿海基干林带体系建设蓝图,以防护林为主向与滩涂红树林、乡村防护林网、荒山绿化和绿色美化转变,全力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绿色生态屏障。广大沿海地区干部群众对此无不欢欣鼓舞,他们高兴地说,人民政协的一个参政平台,成就了莆田市沿海万顷绿色精彩。
作者:郑文通,民盟盟员,原莆田县九、十届政协委员,秀屿区一、二届政协常委,莆田十中高级教师。
时间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沿海防护林有的自然枯亡、有的被滥砍乱伐、有的正发生病虫害、有的被挪占他用等等,导致防护林资源锐减,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功能大为削弱,水土流失日见严重,农民、渔民增产增收和广大沿海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与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极不协调,广大沿海地区干部群众热切期盼再现当年郁郁葱葱的防护林带。针对这一状况,民盟莆田市秀屿区支部从2004年初开始,奔走于我市各县、区、管委会的沿海各乡镇、村居实地查看防护林带的现状,走访当地干部群众,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在一年多的调研基础上,由本人执笔撰写的《关于尽快更新和抢救我市沿海防护林的建议》,作为民盟莆田市委员会的集体提案,于2005年初提交政协莆田市四届五次会议。
提案一经提交,便受到了莆田市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该提案被评为莆田市政协2005年度重点提案和优秀提案。时任莆田市副市长陈金扬同志对这个提案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全市各县、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和沿海地区各乡镇,应立即做好防护林的培植更新、抢救复壮工作。该提案交接各有关承办单位之后,市政协特地委派专人对陈金扬副市长的批示办理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各承办单位的办理情况。2005年暑假,在市政协牵头带领下,福建省林业厅、林业科技人员、省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市直有关部门和提案提交单位民盟莆田市秀屿区支部的有关盟员,连续多天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驱车驾舟先后深入秀屿区平海镇的卓东村,埭头镇汀岐村、南日镇的云万村、荔城区北高镇澄江村、美兰村以及城厢区、涵江区、仙游县的有关沿海海堤、道路公路两侧、田间地头及村道等处的防护林带进行实地调查、拍照,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走访当地干部群众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嗣后,把调研的结果和办理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各县、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
2005年夏天,在莆田市政协对于我市沿海防护林抢救和更新情况开展调研及跟踪办理工作的推动下,各参与承办的各乡镇、村居纷纷响应,一个个关于防护林培植更新、抢救复壮的方案被提到各县区、管委会领导班子的重要工作日程上,并马上付诸实施。有的县、区、管委会把林业科技人员请了进来;有的县、区、管委会派出精干队伍赴外地取经;有的县、区、管委会与有关高校联手合作。林业科技人员、学者、教授为防护林的培植更新、抢救复壮所提的许多措施与对策、方法与意见,对我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起到了关键性指导性的作用。各县区、管委会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还紧密联系本地区的实际,积极探索并有效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切实可行的利益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社会团体、民间力量共同参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林权改革,着力探索土地置换、赎买和合作补偿及资本运作等新机制。
经过四年多坚持不懈的攻坚,如今莆田市沿海、岛屿以及道路两侧和田间地头更新的防护林木又现郁郁葱葱的可喜景象,抢救复壮的防护林林木披上新绿,海堤基干防护林带得到加宽、加长、新建和更新,并实现了所有防护林带对接合拢,农田和道路林网控制面积大规模增加,沿海地区防护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有一般性生态防护功能,向以对付海啸和风暴潮等突发性灾难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护功能的拓展和转变,由单一结构的防护林带建设向消浪林带、防风林带、海堤基干林带和多功能防护林网四个层次构成的复合结构转变。现今,发生在我市沿海地区的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遏制,沿海群众的家园得到有效保护。
现在,莆田市各级政府正精心规划沿海基干林带体系建设蓝图,以防护林为主向与滩涂红树林、乡村防护林网、荒山绿化和绿色美化转变,全力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绿色生态屏障。广大沿海地区干部群众对此无不欢欣鼓舞,他们高兴地说,人民政协的一个参政平台,成就了莆田市沿海万顷绿色精彩。
作者:郑文通,民盟盟员,原莆田县九、十届政协委员,秀屿区一、二届政协常委,莆田十中高级教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