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70周年征文|铸就光辉历史,畅谈民盟精神
日期:2019-08-23 11:20
来源:郑长征
民盟历经70多年的历史历练,铸就了共和国历史上的灿烂篇章。作为一名盟员,只有通过认真学习盟史盟章,才能够了解盟组织,热爱盟组织,明确加入民盟为什么,为民盟做什么,在实践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3月19日,这是每位盟员都要记住的日子。如今它已走过70多个春秋,在这70多年间,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民族英才、国家栋梁、社会贤达,如张澜、黄炎培、沈钧儒、李公仆、闻一多、钱学森、华罗庚、马寅初、费孝通、季羡林……他们秉承追求真理,为民谋福的宗旨,把代表科学与进步的先进知识分子联合在一起,同中国共产党一起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团结带领广大盟员共同书写民盟的历史篇章。
“立盟为公,以天下为已任”所揭示的就是民盟“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忠心报国,矢志为民”的理想信念。民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政党,在国难当头、民族面临生死存亡,而国共两党正在摩擦频频、破裂在即的关键时期成立,完全是为了推进抗战,防止内战,救亡图存,而非为了政党的一已之利。“民盟精神”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先天下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精神。
民盟在成立不久,国民党就开始实施拉拢政策,以高官厚禄进行诱劝,但民盟的态度非常明确,坚定地提倡“中国团结、和平、民主、统一之实现”。民盟成员一直以来发扬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也是民盟前辈的一个显著特点。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广大盟员坚持操守,默默无闻,脚踏实地,不求名利,勤奋工作。民盟组织中,有很多学者专家,在学界堪称大师泰斗,然而他们在盟内终其一生只是普通盟员,他们淡泊名利,却把道德文章看得比生命还重;他们历经坎坷而积极豁达,不计个人恩怨和一己之荣辱,以自己的无私、风骨、情操实践着爱国、报国、富国、强国的宗旨理想和坚定信念。
战争时期,民盟和中国共产党一样,都是在野党。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民盟践行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是靠权力,靠的是正直正派的道德风范,靠的是学识楷模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靠的是有良知、讲风骨、讲操守、讲气节、有学问、有水平的人格魅力,并以此团结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并肩战斗。
1949年1月,中国民主同盟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民盟的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之后,民盟作为参政党,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作为知识分子的一个进步群体,民盟仍然是凭良知、凭学识、凭为国奉献的精神来实践自己的理想信念。正如费孝通老前辈所说的那样,“正是这样一批人,作风正派、学有专长、有社会影响、愿意为国家做事情,大家走到一起才有了民盟组织,有了更好的做事情的条件”。
在新的历史时期,既然我们选择了民盟,民盟也选择了我们,我们就要沿着民盟前辈的足迹,始终不渝地奋力前行,让“民盟精神”薪火相传,把民盟前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民盟力量。
作者: 郑长征,民盟盟员,莆田市涵江区电商创业园总经理、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民盟莆田市委会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主任。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3月19日,这是每位盟员都要记住的日子。如今它已走过70多个春秋,在这70多年间,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民族英才、国家栋梁、社会贤达,如张澜、黄炎培、沈钧儒、李公仆、闻一多、钱学森、华罗庚、马寅初、费孝通、季羡林……他们秉承追求真理,为民谋福的宗旨,把代表科学与进步的先进知识分子联合在一起,同中国共产党一起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团结带领广大盟员共同书写民盟的历史篇章。
“立盟为公,以天下为已任”所揭示的就是民盟“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忠心报国,矢志为民”的理想信念。民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政党,在国难当头、民族面临生死存亡,而国共两党正在摩擦频频、破裂在即的关键时期成立,完全是为了推进抗战,防止内战,救亡图存,而非为了政党的一已之利。“民盟精神”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先天下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精神。
民盟在成立不久,国民党就开始实施拉拢政策,以高官厚禄进行诱劝,但民盟的态度非常明确,坚定地提倡“中国团结、和平、民主、统一之实现”。民盟成员一直以来发扬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也是民盟前辈的一个显著特点。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广大盟员坚持操守,默默无闻,脚踏实地,不求名利,勤奋工作。民盟组织中,有很多学者专家,在学界堪称大师泰斗,然而他们在盟内终其一生只是普通盟员,他们淡泊名利,却把道德文章看得比生命还重;他们历经坎坷而积极豁达,不计个人恩怨和一己之荣辱,以自己的无私、风骨、情操实践着爱国、报国、富国、强国的宗旨理想和坚定信念。
战争时期,民盟和中国共产党一样,都是在野党。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民盟践行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是靠权力,靠的是正直正派的道德风范,靠的是学识楷模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靠的是有良知、讲风骨、讲操守、讲气节、有学问、有水平的人格魅力,并以此团结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并肩战斗。
1949年1月,中国民主同盟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民盟的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之后,民盟作为参政党,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作为知识分子的一个进步群体,民盟仍然是凭良知、凭学识、凭为国奉献的精神来实践自己的理想信念。正如费孝通老前辈所说的那样,“正是这样一批人,作风正派、学有专长、有社会影响、愿意为国家做事情,大家走到一起才有了民盟组织,有了更好的做事情的条件”。
在新的历史时期,既然我们选择了民盟,民盟也选择了我们,我们就要沿着民盟前辈的足迹,始终不渝地奋力前行,让“民盟精神”薪火相传,把民盟前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民盟力量。
作者: 郑长征,民盟盟员,莆田市涵江区电商创业园总经理、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民盟莆田市委会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主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