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网站!

同心70年征文|“约谈”碎思录
日期:2019-08-23 15:53 来源:高荣娇
  很快就要高考了,班主任李老师怎么又约我谈话?心里有些忐忑,脑子立马蹦出一个词儿“约谈”!
  那是1983年,高一开学不久,知道我是乡下考进城里的寄宿生,不懂得李老师怎么会特别注意到我。李老师看看我,轻声问:“听说,你把一周的菜都带来了,让我看一看都带了些什么菜呢?”我转过头看着窗外,没说话。想到宿舍那一袋子黄豆和一罐腌菜,生怕同学笑话我。家里是真穷啊!妈妈和哥哥在地里整年地忙活,也只够全家勉强温饱。去年,爸爸的肝脏出了问题,住院治疗欠了一屁股的债。屋漏偏逢连夜雨,刚刚开学,妈妈进城赶圩,又被车给撞了。现在我能不能继续读书都是个问题。我们两人好久没一声言语。临了,李老师好像叹口气,然后还是很低很低声地说:“高中功课紧,三餐尽量要有些营养······”她从口袋中掏出二十元钱硬塞给我,我觉得非常不好意思,怎么好接受李老师这么大的恩惠呢?再三推迟,她说:“你只管安心把书读好,比什么报答都强。”
  一个月后的一天,校长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李老师把你的情况向学校反映了,学校为你争取到了困难学生补助,你把这张表格填一下吧!”后来,我才听说李老师是一位老民盟盟员,她把贫困生的情况向上级部门反映,写了提案,向政府、向社会争取多方面的支持,避免贫困生失学、辍学。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民盟”这个词,心中对她充满了好奇和尊敬。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990年大学毕业,我回县城一中当了一名教师,和李老师成了同事。在李老师的推荐下我也加入了民盟,后来还成为一名政协委员。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十多年过去了。
  “连余隆,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早读课开始,我开启了一天的“约谈”模式。“连续三天的早读课,你都迟到快半个小时了!你每次考试都在年段前三名,但也不能这样的迟到呀,要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读书,这句话你没忘吧?”连余隆学习一向自觉,最近这是怎么了?到了办公室,他只是向我保证以后不迟到,可是在接下来的周考中,他的成绩退到了年级十五。于是周末,我决定去家访。
  连妈将家中情况向我和盘托出:丈夫前几年生病去世了,自己下岗,身体不好,没什么文化,打打零工供孩子上学。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卖枸杞的甘肃妇女王姐,在好心的王姐的帮助下,连妈也开始了卖枸杞的活。从甘肃批来枸杞加点价卖出,一天里运气好的话,收益有个几十元。有天早上,正准备下楼去卖枸杞,邻居张伯不小心崴了脚,快滚下楼了,连妈立刻丢下枸杞袋子,用身体顶住张伯,张伯倒是没什么大碍,可是连妈被弄得压缩性骨折!因为怕摊位被人占了去,连余隆每天早上先把枸杞背到市场,然后再用推车载连妈到摊位上出摊。
  难怪连余隆会迟到了!
  我想,连余隆成绩下滑问题好解决,这孩子基础好,老师辅导辅导走上正轨没什么问题。关键是,他们家的生活困难应该怎么办呢?
  连余隆问我:“老师,从人大和政协的渠道,可不可以联合提案,关心关心下岗工人。国家这么大,像我妈这样的人有不少,文化水平低,又没技术,如何引导他们自食其力?”
  真是一个自强的好孩子啊!面对困难,不等不靠,不是想着如何申请困难补助,而是想着减轻国家负担,自食其力,自我脱贫。
  从连家回去后,我联系了民盟支部的老师,写了《关于积极引导城市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的提案递交给政协,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由政府牵头,组织技能培训,让下岗工人再就业有了更多的途径,许多像连妈这样的下岗工人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2010年,连余隆大学毕业,和我一样,也回一中当了一名教师,现在是我们学校的团委副书记呢!
  傍晚约了连余隆喝茶。走进他的办公室,看到他正在找一个学生谈话。他笑着对我说:“高老师,我这约谈习惯真是得你真传啊!”早读、傍晚、晚自习,每日三谈。
  这约谈的学生我认识,是学校大名鼎鼎的黄鹏,去年以农村初中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一中。今年学校的地理论文评选,他的地理小论文《粮食安全重于天》获得一等奖。他从家乡耕地近年来几乎全面抛荒的个例讲起,讲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国际贸易形势,讲到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原来他们的“约谈”是在商量怎么样把《粮食安全重于天》写成一篇提案,交给学校民盟支部,提请当地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农村耕地抛荒问题,扎实保住红线内粮食耕地,保证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将来饭碗都能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我很是欣慰,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去思考社会问题,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读书,既要学知识和技能,还要修心养性。要修出正能量,养出天地正气。国与民是永远都不可辜负的。
  作者:高荣娇,民盟盟员,民盟建阳区委会委员、区政协委员,建阳一中高级教师。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 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