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网站!

同心70年征文|“给生态让路,为文物绕行!”——记民盟武夷山市政协委员为“水美城市”工程进诤言谋良策
日期:2019-08-23 15:59 来源:朱燕涛
  一、解危狮岩
  “狮子岩不炸了!”
  2017年6月20日,武夷山市百姓奔走相告,众多微信频频转发与点赞。
  狮子岩是武夷山市北郊溪畔一座遗世独立的丹霞岩断崖景观,是世界遗产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丹霞岩地质向北延伸的终点与标志,是武夷山“水美城市”北段的一座地标式自然与文化遗产。它因发源于华东大陆最高峰黄岗山的西溪奔流到此的长期切割,形成了一处形似卧狮的断崖景观。西溪受其阻挡,在此由西南奔来而折向东南涌去,形成了“碧水抱城流”的壮丽风光。因此,狮子岩也是武夷山不可多得的地理地质演化教科书与北郊极佳的登高览胜观景台,是武夷山“水美城市”工程的地标景观之一。
  2016年末,武夷山市响应南平市委打造闽北生态文明核心区建设“水美城市”的战略部署,启动了武夷山崇溪水美工程规划。武夷山市政协受中共武夷山市委的委托,对崇溪沿线历史文化景观开展调研,并为“水美城市”工程中人文遗存的保护、修复和展示规划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由政协文史委牵头的专题调研小组。在政协大家庭中素称调查研究和参政议政能力最强的民盟武夷山市委,抽调了多位盟员参加调研小组并作为骨干,参与了系列活动。
  调研中,他们发现北郊溪畔的狮子岩有工程机械正在施工并破坏岩体。施工的项目是已列入省重点工程的武夷山高铁北站“快速通道”的一个工段。对此,他们深感忧虑,立即延伸调查,发现该岩体不仅是一方宝贵的生态景观(天然象形岩),还是全国两次文普确定的文物(古人类活动遗址文物——商周文化遗址),同时是当地民间风水信俗景观(“双狮锁水口”之景),正是“水美城市”工程要求保护与利用的不可多得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调研组的民盟政协委员敏锐地意识到狮子岩岌岌可危,于是立即撰写了《关于叫停挖毁狮子岩丹霞景观的紧急建议》,提出希望市委市政府立即停止对狮子岩开挖和调整施工方案的意见。市政协领导肯定了民盟委员撰写的《建议》,很快转化成政协“社情民意”信息上报。民盟政协委员一鼓作气,利用统战制度中市领导与民主人士“结对子”渠道,主动向分管上述建设工程的副市长反映与沟通。与此同时,调研组的其他盟员也参与到生态文明志愿者的团队,积极奔走呼吁,希望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对该景观保护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二、频进诤言
  中共武夷山市委、政府、人大及政协领导从谏如流。市委书记马必钢收到上述“社情民意”呈阅件后,立即批转有关领导阅处。各位分管领导对该社情民意十分重视,随后多次亲临现场调研。如4月27日,分管北城新区市委副书记谢启龙率领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冒雨前往狮子岩工地开展现场调查,应邀前往的包括民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生态文明志愿者等20多人。5月8日,市人大副主任兼民盟评委马素花根据生态文明志愿者向人大提交的《关于保护“狮子岩”丹霞生态景观和商周文化遗址的呼吁》,率领人大城建司法委及交通局人员深入狮子岩实地调查,民盟盟员代表也应邀参加了调研。随后市政府分管交通的副市长谢金润、政协副主席林明生和范青等,也先后邀请了盟员、政协委员等就狮子岩的保护问题到实地开展调查与座谈。市委常委、政协主席杨永华对“水美城市”建设中的景观保护与利用尤其重视,多次在市委常委会上力挺民盟政协委员的“保岩”建议,慷慨陈词,让其他常委们对狮子岩等景观保护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产生共鸣。
  对于狮子岩保护问题,为让决策更民主,市领导指示交通部门牵头召开了由政府相关部门与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生态文明志愿者、专家学者及市民、村民等代表参加的狮子岩保护“听证会”。5月18日,听证会在交通局会议室举行。这是武夷山历史上开创性的因基础建设工程的生态与文物保护问题而召开的听证会,到会代表40人,其中包括武夷学院学者在内的盟员占7人。会上,民盟代表向与会人员分发了由武夷山生态文明志愿者20名代表联署的《为生态与文物让路——关于果断停止高铁北站快速通道“西溪北岸段”工程建设的倡议》。倡议书希望市政府像当年建设洋庄乡五渡桥公路时为一棵千年古樟绕行一样地保护狮子岩。该倡议在与会者中引发了热烈的反响。听证会代表发言踊跃,正反信息得到更加透明的披露,不同意见进行了激烈的交锋,狮子岩保护的必要性在交流中不断深入人心。听证会讨论的议题虽是狮子岩的保护,却涉及了当前我们该如何对自然生态与历史文物的真正尊重、对依法行政的切实践行、对武夷山国际旅游度假城市的有效建设等重大问题的正确理解,其意义与影响甚至超过狮子岩的去留本身。
  经过历时三个多月的酝酿与交锋,狮子岩的去留迎来了结时刻。6月20日,时任市政府市长的林旭阳、政协主席杨永华、副市长吴伟等市领导,率领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人大、政协、生态志愿者代表等50多人,冒着细雨,踏着泥泞到狮子岩工地,就该岩山的保护还是炸毁问题举行最后的现场办公会。在现场听取完相关代表的陈述与建议后,林市长综合各方意见最后果断指示:交通部门立即停止对狮子岩山体施工,对开挖过的局部山体采取有效方案修复;对狮子岩路段的建设,以改从断崖南侧经过方式解决。.....话音甫落,现场响起一片喝彩。
  三、广献良策
  “水美城市”作为万里生态水系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是闽北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工程。根据省政府部署,闽北作为闽江的源头,南平市决定在辖内实施百亿投资的“水美城市”战略。其中作为生态文明实验区核心区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市区段是重点与龙头,预算投资35亿元,并要求其规划“30年仍领先,100年不过时”。武夷山是福建山的源头、水的源头和历史文化的源头。武夷山“水美城市”工程一旦建成,将使流经武夷山市区至度假区的十八里崇溪水道不仅是一条秀美的生态水系走廊,而且是一条琳琅的人文景观画廊,是一条让广大游客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观光休闲水上旅游线路。它的建成必将使武夷山国际旅游度假城市形象与品味更上层楼。
  上述的“保岩”之举,只是武夷山市“水美城市”建设中由民盟政协委员积极建言,地方党政领导热忱响应的“给生态让路,为文物绕行”的一个典型案例。为了“水美城市”工程的百年大计,民盟盟员通过政协参政议政平台,还卓有成效地做了大量的其它工作。一是在“水美城市”政策未下达之前的“两会”上,武夷山民盟多位政协委员就前瞻性地联合撰写并提交了《关于整治与提升崇溪城区至度假区段生态与人文环境的提案》,为不久后武夷山的“水美城市”规划提供了导向性思路;二是武夷山市委决定启动制定“水美城市”规划后,武夷山民盟率先起草并提交了一份《再现崇溪历史文化长廊与自然风光画卷——关于武夷山“水美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建议》并作为政协大会发言,其中既提供了经调查整理的崇溪沿岸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资料,还提供了将崇溪建设成武夷山的“清明上河图”美景的若干设想与建议;三是作为“水美城市”规划建设组成部分的北宋文化遗产“清献河”系统,市委书记对它的保护与整治十分关心。对此武夷山民盟盟员配合政协文史部门,调研起草了《关于武夷山著名古代水利工程清献河现状的调查与建议》;四是民盟政协委员尤其重视对崇溪沿岸古迹的保护。他们在调研中发现在“水美城市”建设一期施工中,由于工人缺乏对武夷山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包含了古城墙遗存(同为受法律保护的文物)的了解,而将一处古城门(即太平门,又名北水门)的台阶以现代石材铺盖,即时通过政协信息《关于在“水美”城市建设中注意保护文物古迹的建议》向市领导反映,引起了市主要领导的亲自过问而使该古城门得到恢复原状;五是武夷山民盟密切关注“水美城市”建设对崇溪自然生态的保护,多次配合政协开展对崇溪生态环境状况的考察,并通过多种形式,就崇溪当前水体、湿地、防洪堤建设等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了防止建设性破坏生态的系列建议。六是武夷山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武夷山民盟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对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对崇溪走廊缺少生态和文化资源保护与拓展利用的内容,建议将“水美城市”纳入其中并以此服务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城市目标。
  这些为“水美城市”建设而孜孜不倦的参政议政之举,得到了市有关领导的肯定和相关部门的采纳。武夷山盟员对“水美城市”工程的建设性意见,对闽北其它县市实施这一工程也有普遍性的意义,因此经提升也转化为2018年南平市“两会”的民盟集体提案,并被政协大会推荐为重点提案与大会发言。这一提案与发言,在大会分组讨论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对政府部门指导各县市区水美城市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备注:此文已在“闽北日报”、“南平政协”刊发
  作者:朱燕涛,民盟盟员,武夷山市政协常委、民盟武夷山市委会参政议政部部长、武夷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 没有效果